愛用「被老婆罵了」開玩笑?日專家揭:政治人物最愛用的免責潛臺詞

▲「被太太罵了」不只是自嘲,更可能是責任轉移的話術。專家指出,這類說法掩飾男性主體性,將錯推給女性,反映深層性別結構。。(圖/翻攝自pakutaso.com,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在臺灣政治與日常生活場景中,類似「被太太罵了」、「老婆念我一頓」的說詞屢見不鮮,乍聽之下彷彿幽默自嘲,實際上卻潛藏深層的性別角色操作。這樣的現象在日本也屢見不鮮,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社會學與性別研究專家平山亮指出,這種說法不只是個人經驗分享,更是男性透過「裝無辜」來回避責任的一種慣用話術。

政治人物公開致歉或被問責時,常會說出「被老婆罵了」、「回家後老婆也生氣」等話語。平山亮分析,這種表述不僅將女性「捧」成有影響力的角色,實則將自己放置於「被動者」的位置,藉此逃避該負的責任。「說自己是直到被老婆提醒才知道錯了,等於把主體性轉嫁給女性,讓她變成承擔責任的角色。」

用性別形象卸責 兩套標準混用不自覺長期以來,性別論述中往往將「男性」與主動、理性畫上等號,「女性」則被標籤爲情緒化、被動。但平山亮指出,事實上社會中也流通另一套標籤:男人是無助的被動者,需要被女人「管教」或「提醒」才能行動。這兩種性別角色的形象,男性往往會依照情境選擇性使用,藉此維持性別不平等的權力結構。

他也點名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近期在社羣平臺上的一則廣告——爸爸的心情由巨人隊決定。表面上是行銷話術,實則建構出一種「爸爸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形象,並默認家中其他成員要爲此配合與應對。若換成「媽媽的心情由巨人隊決定」,恐怕就會被批評爲「情緒化」、「不理性」。由此可見,社會如何接受某些性別角色表述,其實並不對等。

「老婆罵我了」背後:女性的勞動與位置被貶低平山亮進一步指出,當男性在公開場合說「老婆罵我了」,不僅將責任卸給女性,也反映出整體社會對「妻子」與「女性勞動」的輕視。在政治人物的話語中,「老婆」常被塑造成「庶民代表」,與身處高位的自己形成對比,進而模糊事件的嚴肅性,甚至讓聽者感到有趣。

平山亮舉例,先前日本一名前農林水產大臣便以「太太爲了米罵我」來化解壓力。這種說法會被認爲是「女人的領域」,就算被罵也沒什麼大不了。若今天事件牽涉軍事或外交政策等傳統「男性領域」,政治人物還敢說是被老婆罵才改變立場嗎?正因如此,這類說詞只能出現在不威脅男性主導權的範疇裡,才能被輕鬆看待。

他強調,這種「老婆罵我像小孩被念一樣」的語氣,其實建築在對女性角色與家務勞動的長期輕視上,是男性主導社會長年累積下來的產物。

社會接受度開始動搖?性別角色話術浮出檯面政治人物會脫口而出「老婆罵我了」,正是因爲相信這種說法在社會中仍有接受度。不過平山亮也指出,現在日本社會開始出現愈來愈多質疑與反感的聲音,說明過去男性對性別角色的「巧妙操控」正逐漸出現破口。當整體社會對性別角色有了更多理解與討論,這種卸責話術也將愈來愈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