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會成爲中國新能源儲能的“挑戰者”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 上海報道
隨着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在2月11日的正式投產,特斯拉正在成爲全球儲能市場的重要玩家。
當其與中國市場貼得更近,會如何刺激新增長點再創新高?而特斯拉能否憑藉差異化的設計思路成爲攪動中國儲能市場的一條“鮎魚”?
業績增長極
相較於疲軟的電動車業務而言,儲能已經成爲特斯拉最爲搶眼的增長點。
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裝機了11GWh的能源存儲產品,是其儲能產品裝機量達成新紀錄,並實現了歷史最高季度毛利。2024年全年,特斯拉儲能產品裝機量是31.4GWh。
其全球儲能裝機規模連年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到2024年,儲能業務的裝機規模分別較上一年同比增長了64%、125%、113%,進展可觀。
在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首席財務官Vaibhav Taneja還重點介紹其儲能業務的進展和位於上海的儲能超級工廠進度。
VaibhavTaneja表示,特斯拉能源的增長得益於Megapack和Powerwall。“正如埃隆馬斯克所說,我們正試圖通過本季度開始的上海超級工廠的投入使用來提高產量。雖然季度部署量可能會繼續出現連續波動,但我們預計2025年的部署量將同比增長至少50%。”
特斯拉儲能正決心戰略聚焦中國市場,而中國速度不負所托。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投產。
當地媒體稱,這座超級工廠僅歷時7個月時間,刷新了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創下的“當年動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和“上海速度”。
隨着當天特斯拉其首臺超大型商用電化學儲能系統Megapack從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成功下線,標誌着特斯拉在華業務正式步入了新階段。
這座超級工廠規劃年產新一代特斯拉超大型商用電化學儲能系統Megapack 1萬臺,儲能規模近40GWh。
以當前特斯拉官網公示售價來看,一臺Megapack儲能系統(2小時)的單價在100萬美元,這意味着,這座年產能達40GWh的工廠或將爲特斯拉帶來約100億美元的收入。而40GWh產能的投產,意味着特斯拉的全球儲能產能迎來翻倍。
離中國更近
特斯拉的製造端正與中國貼合得更加緊密。
據悉,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目前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過95%,在華簽約的本土一級供應商超過400家,其中60多家供應商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鏈體系。
“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有可能像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樣,帶來產業鏈聚集。”特斯拉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在特斯拉宣佈將在中國投資第二座超級工廠之時,就在中國留下了巨大投資想象空間。
正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在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度會面所釋放的信號,特斯拉正在深度綁定中國供應鏈,也將有望受益於中國供應鏈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低的製造成本。
兩度會面之下,雙方商榷的可能包括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儲能電芯供應、未來在北美合作建電池廠以及動力電池供應等事宜。
而隨着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投產,猜測被坐實。
據記者瞭解,寧德時代爲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的主要供應商,且此次爲特斯拉提供了非標準的定製化儲能電芯以滿足特斯拉的需求。
另一家國內鋰電龍頭億緯鋰能也有望被納入到特斯拉的供應鏈中。
此前有消息稱,特斯拉已與億緯鋰能達成儲能電池供貨協議,億緯鋰能的馬來西亞工廠計劃在2026年開始向特斯拉美國供應儲能電池。對此,億緯鋰能回覆稱“公司業務以公司公告爲準。”
一位知情人士稱,特斯拉擴充供應商後,寧德時代依然是特斯拉儲能業務最大的供應商。
而另一家鋰電龍頭弗迪電池則未能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
去年6月,弗迪電池被爆已與特斯拉達成上海儲能工廠的供貨協議,計劃於今年一季度向特斯拉供應儲能電芯。弗迪電池有望成爲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的電芯二供。但特斯拉中國的迴應則稱,比亞迪子公司弗迪電池將向其上海儲能工廠供應儲能電芯的消息爲不實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據公開報道,特斯拉已與日本金融服務集團歐力士達成合作,將爲目前日本規模最大的儲能設施提供產品。有市場人士推測,特斯拉這一筆訂單的產品就將從上海超級工廠發出。
而依託上海工廠的區位優勢,未來中國造的特斯拉儲能集裝箱有望輻射至亞太乃至全球市場。
不同的道路
此次在中國量產交付的第三代Megapack是由特斯拉在2022年9月推出的量產產品,系統容量爲3.916MWh,逆變器功率爲1.927MW。比第一代產品的系統容量和功率均提高了約50%。電池由第一代採用的三元鋰電池轉爲採用磷酸鐵鋰電池。
值得注意的是,工廠開工時,特斯拉副總裁陶琳曾介紹,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同時服務於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與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樣,儲能超級工廠也將是特斯拉全球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那麼第三代Megapack儲能集裝箱櫃是否能在中國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首先從售價上看,特斯拉Megapack(2小時系統)對應的瓦時單價爲1.8元。而2024年,國內的儲能系統的集採價格已經邁入0.5元/Wh。4小時系統更是來到了摺合單價0.426元/Wh的價格低谷。
單就售價而言,國內供應鏈的成本與價格競爭力具有更顯著的優勢,短期之內特斯拉儲能難以憑藉價格撼動市場份額。
國內的儲能系統集成技術也正在酣戰,主流產品的單體容量規模已經完成了從3.5MWh到5MWh乃至更高規模的系統容量迭代,Megapack的系統能量密度實際也並不及國內主流產品。
但有儲能從業人士向記者指出了特斯拉儲能產品設計與國內的差別。
其一是,當國內儲能電池廠商開始朝着單體電芯大型化、高度集成化的方向降低成本之時,特斯拉並沒有激進地選擇大容量電芯,考慮到大容量電芯的散熱問題,特斯拉採用了定製化電芯以更好地匹配其BMS的方案。而在充放電策略的選擇上,選擇淺充淺放來實現電池保護並延長系統壽命至15年,從而系統中設置了一定的冗餘設計。
第二是,消防設計的不同。“熱失控不可避免,那就控制火災蔓延。這是特斯拉儲能與國內集成商最大的不同。”多位與特斯拉儲能有過交流的人士透露。
具體來看,特斯拉第三代的Megapack不依賴任何外部或內部滅火系統來緩解級聯熱失控。Megapack主要採用了被動消防的結構來抵禦相鄰Megapack的衝擊。Megapack的三代產品均未設置煙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以及滅火劑這類常見的消防產品,核心思路是對單個熱失控儲能艙進行控制,進行被動保護和防蔓延設計。
特斯拉儲能業務入華,在短期內尚難以複製汽車業務進入中國市場之時的撼動作用,也難以迅速打破中國市場的固有格局。但長期來看,這條外來“鮎魚”或將引發深層次的產業變革,馬斯克的差異化技術路線或正在中國市場示以投石問路之姿,在電芯選型策略、熱管理設計、全生命週期運營理念等維度爲中國儲能行業提供全新解題思路。
在投產儀式上,特斯拉公司能源與充電業務副總裁麥克·斯耐德(Mike Snyder)表示,“我們致力於打造能源產品與電動車協同,來實現我們的願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今天,我們在這裡共同慶祝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投產,它將於本季度開始產能爬坡,助力特斯拉開拓更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