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飛彈空中爆炸!前愛國者飛彈營長揭主因

愛國者二型飛彈實彈射擊。(空軍提供)

國軍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海空精準彈藥射擊」操演,20日發生愛國者二型飛彈射擊自爆意外。前愛國者飛彈營長周宇平指出,飛彈作爲高精密武器,其複雜程度使其較其他武器系統更易出現故障。尤其是在現代防空系統中,飛彈依賴衆多次系統協同運作,如雷達、發射架、通信機與電源裝置等,任何一環出現異常都可能導致任務失敗,甚至發生空中爆炸等嚴重狀況。

周宇平說,以國軍近期愛國者二型(愛二)飛彈在實彈演訓中發射後於空中爆炸爲例,儘管具備自我檢測機制,但在作戰模式下,除非故障會直接影響任務(如雷達或發電系統異常),否則系統往往會選擇忽略故障繼續操作。作戰控制中心也只能根據代碼判斷可能的故障區域,無法即時辨識細節,導致部分潛在風險難以提前排除。

他說,飛彈發射後的導引過程也極爲關鍵。初期依賴地面雷達持續追蹤,進行「上下鏈」指揮導引,此時飛彈前端的尋標器尚未啓動。只有當飛彈接近目標時,尋標器纔會啓動,與雷達訊號比對以增加命中率並降低誤擊風險。若此階段出現訊號中斷或導引異常,爲避免誤擊友機或波及地面,系統便會啓動自毀機制,導致飛彈在空中爆炸。

此外,周宇平指出,飛彈系統的長期儲存與老化問題亦不容忽視。愛二飛彈服役已近三十年,長期儲存在臺灣潮溼高溫的環境中,儘管有彈箱保護與定期檢修,但火工品(如彈頭、藥柱)與電子模組仍有劣化風險,可能出現微裂紋、電壓不穩或訊號模組失效等狀況,進一步增加失效的可能性。

他認爲,軍方在演訓中出現空中爆炸狀況後,能立即發射第二枚飛彈並完成攔截,展現了有效的危機應變能力。儘管零件落海難以尋回,軍方仍可透過飛行期間的電磁訊號紀錄,釐清故障原因。根據美軍作戰手冊,飛彈成功離架即表示操作人員完成訓練目標,因此此次事件推測更可能來自彈體本身而非人爲因素。

周宇平表示,這類突發狀況在其他彈藥系統中也曾發生,如過去的鷹式飛彈演訓中亦有類似案例。精準彈藥的耗損與演訓配置通常依採購批次規劃,每年進行射擊訓練與檢測,目的在驗證裝備與人員整體效能。

周宇平說,值得注意的是,外購武器系統的異常狀況往往會在使用國間引發關注。例如美軍或其他使用國可能會在年度技術會議中,將此案列爲重要議題,要求原廠提出檢測改進方案,進而提升系統安全性與可靠性。

周宇平指出,總結來說,飛彈在實彈射擊中發生空炸並非單一操作失誤,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包括系統導引錯誤、模組老化、自毀機制啓動等。未來應加強飛彈老化監控與模組更新,並持續與原廠合作進行系統安檢,以確保武器在關鍵時刻發揮效能,維持部隊戰力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