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工廠大揭密/研華自動化代理 決策利器

研華是全球工業電腦(IPC)產業龍頭,多年來不斷投入資源打造智慧工廠。圖/研華提供

想像一個場景,過往一間工廠廠長進入戰情室,會盯着螢幕看所有生產指標,然後跟各單位幹部協調、討論,才能下達生產決策。

現在,廠長只要進入戰情室,AI代理人(AI Agent)就可以依照當天工單排程、物料、人員等各種指標,建議廠長今天該怎麼進行。而現在這種情況已是現在進行式,在研華(2395)林口AI智慧工廠真實上演。

研華是全球工業電腦(IPC)產業龍頭,多年來不斷投入資源打造智慧工廠,隨着生成式AI技術崛起,研華運用原有累積的大量工業自動化經驗,加上最新的生成式AI技術,一座愈來愈聰明的AI智慧工廠應運而生。

在研華林口智慧工廠裡,邊緣AI應用在持續擴大,除了可看到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忙碌穿梭於倉儲進行產品搬運,更重要的是,在產線上、戰情室甚至是無塵室裡,AI應用無所不在。

研華邊緣伺服器事業羣副總鮑志偉解釋,邊緣AI在智慧工廠裡面,包含三個層次,工廠自動化(FA)、製造自動化(MA)、 流程自動化(PA),這三件事是智慧工廠核心。

其中,工廠自動化是最巨觀的層面,包含企業資源規劃(ERP)、能源管理系統(EMS)、SCADA(資料採集與監視系統),這三個串連所有資料庫,讓應用最佳化,如能源、人力使用有沒有最佳化,這些都可以透過AI的方式,達到最適合的配比。

鮑志偉強調,重點是具有即時性,因爲每天物料、勞動力情況都不同,但現在可以運用人工智慧去詢問,今天如何達到最佳配置,「目前大語言模型(LLM)在工廠自動化上,已進入協助決策層面,這就牽涉到AI Agent 。」

鮑志偉指出,AI Agent在工廠自動化裡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要素,能協助管理人員做決策,這也是邊緣AI在工廠自動化最大的好處,研華林口的智慧工廠裡,就已導入部分AI Agent。

下一層次則是中間段的製造自動化,相關領域已發展多年,現在自動化如檢測、運送、包裝,都高度採用AI,以前檢測部分在深度學習進來後,已優化許多,但現在研華工廠的包裝產線上,可以用視覺語言模型(VLM)應用在邊緣端,在製造線裡,邊緣AI應用大幅取代人力。

鮑志偉表示,最後纔是流程自動化,這方面更微觀,他會優化一些流程上不確定因素,例如技術員在組裝時,假設產線組裝到一半中斷,可能是料沒裝對,還是技術員不熟悉流程等因素。以前的做法是一個產線有班長,巡視產線看到問題就去協助解決,但現在攝影機架好就好,等於是每一站點都有個小班長在幫你看,讓生產力指標大幅提升。

延伸閱讀

AI 工廠大揭密/鴻海機器人大軍衝產能 提升效率、加速流程與降低成本

AI 工廠大揭密/臺積電冰水系統 節能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