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活水來!定增金額大增544%,簡易程序成企業“及時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坪 深圳報道

今年以來,隨着A股市場持續回暖,股權融資也日漸活躍。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晚間,A股市場合計172家企業完成了股權融資,融資金額合計8235.08億元,同比增長371.52%。其中,90家企業完成定向增發融資,融資金額合計7223.03億元,同比增長543.73%;25家企業完成可轉債融資,融資金額合計405.59億元,同比增長53.53%。

按照發行上市日期來看,今年有8家企業定增融資超過百億元。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四家國有銀行定增融資均超過千億元,且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中,中國銀行以1650億元的募資金額成爲今年迄今的“定增王”。在業內人士看來,補充資本金有助於提升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業定增規模領先

定增市場的火爆,離不開監管的支持。

2025年,政策層面持續加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2025年初,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明確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改革,強化戰略性力量儲備。與此同時,上海證券交易所修訂再融資細則,支持中長期資金參與打新和定增。

隨着中長期資金入市,2025年迄今A股市場定增規模已大幅超過去年全年。

其中,在“併購六條”政策推動下,今年併購重組配套融資佔比飆升。截至目前,今年已經完成的90單定增案例中,有16單爲融資收購其他資產,10單爲配套融資,兩者佔比接近三成。另外有47單爲項目融資、17單爲補充流動資金。

從行業分佈來看,製造業及高新技術產業是定增的“主力軍”,其中,化工、硬件設備、機械、電氣設備、有色金屬行業分別有11家、10家、9家、8家、6家企業完成定增。此外,汽車零部件行業有5家企業完成定增,銀行、醫療設備及服務、國防軍工、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半導體行業則均有4家企業完成定增。

不過,按照募集資金規模計算,金融行業遙遙領先,在財政部的支持下,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四家合計募資5200億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而在更早之前的2024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也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此外,各大券商也通過定增補充資本實力或推進行業整合,今年以來,天風證券、國聯民生證券、國泰海通證券合計募資454.92 億元,其中,國泰君安通過吸收合併海通證券,配套募資達100億元,擬用於國際化業務、交易投資業務、數字化轉型建設、補充營運資金等用途。

從審覈程序類型上看,“小而美”的簡易程序定增熱度不減,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熟練推出了簡易程序定增。

根據相關規定,再融資金額不超過3億元且不超過淨資產的20%可以適用簡易程序。採用簡易程序的再融資不適用破發、破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相關監管要求,主要考慮是,簡易程序的再融資金額較小,既能較好地滿足上市公司必要的融資需求,又能兼顧二級市場穩定。

前述90單定增項目中,有11單採用簡易程序定增或快速審覈機制,其中速度最快的是鉑科新材,其從2024年8月26日首次披露定增預案,到2025年1月24日公告獲得證監會註冊批文,僅花費了150天的時間。

此次定增,鉑科新材募集了3億元資金,用於新型高端一體成型電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該項目計劃建設週期爲30個月,項目總投資額爲4.5億元。

“相對於傳統的定增方式,簡易程序流程更簡化,審批更快速,這有助於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取所需的資金。特別當企業面臨資金鍊緊張情況時,簡易程序融資提供了一個相對便捷的解決方案。”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指出。

多家企業籌劃定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已經實施的定增外,近期又有多家企業密集披露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爲自身發展注入新動能。

7月24日,東湖高新公告,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16億元(含本數),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有息負債。

7月23日,廣電計量對外披露了2025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據悉,廣電計量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分別用於航空裝備(含低空)測試平臺、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測試平臺、衛星互聯網質量保障平臺等項目。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8日晚,今年合計有352家上市公司更新了再融資預案,同比去年的134家增長了162.69%,其中285家企業是今年首度披露預案,佔比高達80%。7月首次披露預案的企業達到了50家,其中不少是科技企業,募資是爲了補充流動資金。

6月30日,深交所發佈《股票發行上市審覈業務指引第8號——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以下簡稱《指引》),明確了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用“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範圍、具體認定標準、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機構覈查要求和募集資金監管要求等具體事項,達標企業將不再受30%補流比例限制,無需提前規劃資本性支出項目,有效提升了相關公司融資靈活性。

根據《指引》,滿足輕資產標準的企業,最近一年末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權、使用權資產、長期待攤費用以及其他通過資本性支出形成的實物資產合計佔總資產比重不高於20%。

滿足高研發投入特點的企業,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不低於15%;或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不低於3億元且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不低於3%。

經初步測算,符合創業板“輕資產、高研發投入”標準的上市公司共計200餘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邁瑞醫療、華大九天、智飛生物、江波龍等科技型龍頭企業,基本在以上標準的覆蓋範圍內。

“年初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加之再融資規則修訂,以及創業板明確’輕資產、高研發’標準,均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融資的便利度和靈活性,助推企業加大主營業務、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穩健發展,在宏觀經濟回暖、企業盈利改善的背景下,全年定增募資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規模。”澤浩資本合夥人曹剛受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