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估值仍處於相對低位,證監會副主席李明最新發聲六大要點
財聯社5月19日訊(記者 閆軍)5月19日至20日,由深圳證券交易所主辦的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以“新質生產力:投資中國新機遇——開放創新的深圳市場”爲主題,國內外交易所、資管機構代表近400人蔘會,大會多種形式展現中國資產和A股市場投資價值。
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明表示,近年來,證監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重要部署,深入推進市場、產品、機構雙向開放,持續提升跨境投融資的便利性、穩定性。目前,各類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穩定在3萬億元左右,是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
圍繞着中國經濟和A股投資者價值、上市公司活力以及堅持資本市場開放等焦點問題以及未來資本市場相關政策定調,李明致辭中六大要點值得關注。
投資中國意味着更高的確定性
李明從中國經濟基本面、資本市場介紹了投資中國的價值。
他表示,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堅持擴大內需與擴大開放並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直是全球GDP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4%,取得“開門紅”,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近年來,在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擴大內需、保障民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顯著。
回到資本市場本身,李明表示,去年以來新“國九條”和“1+N”政策體系逐步落地,監管執法和投資者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中長期資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等關鍵舉措深入推進,市場生態正加快完善,隨着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持續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
“特別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中央匯金公司在前發揮類‘平準基金’作用、人民銀行在後有力支撐、其他方面協同發力的穩市模式,極大增強了複雜環境下資本市場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底氣和能力。”李明表示,從全球來看,在穩定已經成爲稀缺資源的當下,更加穩健的中國經濟和更有韌性的A股市場,將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資機遇。
今年以來,社保、保險、年金等中長期資金累計淨買入A股超過2000億元,反映出中長期資金加速流入與股市穩中有漲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A股估值水平仍處於相對低位
當前,A股市場超過5000家的上市公司,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是中國產業門類齊全、加快轉型升級的生動寫照。
李明表示,面對多重壓力,A股上市公司業績總體保持韌性,四分之三的公司實現盈利,五成企業的利潤保持增長,有兩方面變化尤其值得關注。
一是A股上市公司的科技成色和創新動能不斷提升。2024年以來新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9成,全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市值佔比超過4成,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快速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嶄露頭角,被全球投資者廣泛關注。上市公司創新動力強勁,2024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1.6萬億元,同比增長3.1%,超過800家上市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
“近期,我們還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爲企業創新成長提供更加適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撐。”李明表示。
二是上市公司更加註重回報投資者。2024年,A股上市公司共實施分紅2.4萬億元、回購股份14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企業一年多次分紅,滬深300指數股息率接近3.6%,回報投資者的穩定性、可預期性進一步增強。
李明強調,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處於相對低位,滬深300市盈率12.6,明顯低於境外市場主要指數,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近期證監會發布了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加大對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支持力度。接下來,將持續引導上市公司積極通過現金分紅、回購增持、併購重組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不斷打造高質量、有活力的上市公司羣體,爲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投資標的。
四個着力堅定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步伐
近年來,中國證監會積極拓展跨境互聯互通,全面取消行業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持續擴大外資機構可參與交易的期貨和期權品種範圍,一系列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
李明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將始終堅定。我們將按照制度型開放的部署要求,加強對外開放頂層制度設計,從對外製度的相容相通、透明度、系統性以及多變合作商着力推進對外開放的步伐。
李明表示,外資是中國資本市場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希望全球投資者提出寶貴意見、分享有益經驗,共同打造各類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