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塔爲鋒,長安搶佔智駕大勢潮頭

摘要:

阿維塔成爲引望公司的首家合作車企,既表明長安和華爲的合作已經深入至市場化和高端化階段,也讓長安搶佔了智能駕駛大勢的全球潮頭。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隨着智能電動車的全球化加速拓展,融合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數字體驗、智能座艙的智能駕駛領域,已經成爲汽車企業乃至全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焦點所在。

目前,無論特斯拉、大衆、豐田等全球車企,還是中國汽車品牌們,都將數字化和智能駕駛放在研發重點方向。

在中國智能駕駛領域,華爲無疑是當之無愧的領先企業,也是衆多汽車企業智能座艙合作伙伴的重要乃至必選項。

日前,阿維塔通過入股形式,正式成爲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新公司深圳引望智能的首家簽約車企,從時間窗口上,這是長安汽車集團和華爲在智能汽車領域長期戰略合作的技術碩果,從全局角度,也意味着長安汽車的智能駕駛賽道佈局增加了一座重要橋頭堡。

01

爲什麼是阿維塔?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先看時間線,快速迭代的智能汽車技術創新速度,對汽車企業戰略前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中國品牌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強勢崛起,憑藉的就是技術和產品的超前設計研發,從而在智能化和電動化領域較外資車企有了更多積累。

長安和華爲的合作過程,充分體現了現代中國車企快速的決策反應和強大的戰略前瞻能力。

雖然引望於2024年1月16日剛剛正式成立,但實際上早在2023年8月開始,長安和華爲就圍繞成立新公司進行了多輪次交流,並於3個月後的11月25日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擬設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

根據備忘錄,華爲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該公司,並與華爲共同支持該公司的未來發展。

兩家大型企業能快速達成一致,固然是源於助力中國汽車智能化產業崛起的共同 遠景(參數丨圖片) ,同樣與長期合作建立的共贏互信思維密不可分。

作爲首家入股引望的汽車企業,由長安主導的阿維塔早在2021年就是長安和華爲的戰略合作標的,此次能佔據華爲智能駕駛新公司的首發位,充分表明華爲在之前合作過程中,對於長安汽車經營理念和產業體系 力 的高度認可。

同時從市場角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隨着汽車智能化應用的深入,關於智能汽車的高端化成爲品牌定位的新命題。而就在阿維塔官宣入股的同期,定價70萬元的阿維塔012限量版開啓預定,標誌着阿維塔品牌高端化戰略的成功已經獲得市場認可。

由此可見,阿維塔入股引望在長安和華爲長期合作中,將起到承上啓下的砥柱作用,成爲雙方進一步向智能化高端進階的橋頭堡。

正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所言,阿維塔投資入股引望公司,充分體現了長安汽車的戰略意圖。作爲長安向新向上最重要的品牌戰略載體,阿維塔代表了公司高端化發展方向。長安支持阿維塔成爲首家入股引望公司的企業,就是要將其打造成爲“汽車產業共同參與的開放平臺”最鮮活的案例。

02

萬里征途第一步?

電動是基礎,智能是未來。

以特斯拉爲例,其能在資本市場獲得全球投資者的追捧,很大程度上就是實現了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乃至智能製造的全域覆蓋。

引望的公司遠景同樣如此,其將致力於成爲世界一流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部件產業領導者,並作爲服務於汽車產業的開放平臺,對現有戰略合作伙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開放股權,成爲股權多元化的公司。

憑藉領先的設計理念成爲中國高端電動車新生力量的阿維塔,佔據引望合作首發位後,已經是絕對的未來可期。

不過從長安和華爲的深度合作規劃分析,兩大集團的智能化擴張雄心不止於此。

今年7月,長安旗下深藍品牌首款搭載華爲乾崑智駕車型深藍S07上市,不僅可以支持NCA智駕領航輔助系統,融合華爲自研的泊車規控算法後,更是全維度提升了智駕體驗。

如果說深藍S07是長安和華爲在智能化多品牌合作的深入,那麼長安數智工廠則是雙方在智能製造領域的進一步拓展。

作爲長安與華爲深化合作打造的智慧工廠“樣板間”,數智工廠實現了12000多臺設備全連接,百萬級數據自動採集、集成,建設了智能排產、智能執行與調度、智能倉儲等16大類智能製造場景。

通過對各先進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工廠總體實現製造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降碳19%。並且依託每年20T以上製造數據形成的龐大數據庫,工廠具備自我學習能力,可以完成能耗優化和生產決策自判斷。

深藍汽車和數智新工廠項目的推進,表明長安和華爲的合作深度已經從產品層面上升至整體產業體系融合層面。

03

全域自研自勝者強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在汽車工業發展的百年曆史上,奔馳、豐田、大衆等跨國巨頭憑藉技術壁壘形成品牌護城河,長期佔據了產業鏈上游的統治地位。

進入智能電動時代,特斯拉同樣依託於三電和智能化的獨立研發能力,成爲全球資本的寵兒。

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智能化技術經歷了從普及到深入的發展階段,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設計呈現多元化趨勢,進而滿足消費者日趨多樣化的選擇和體驗需求。

在智能化升級過程中,無論大衆、豐田等規模型跨國車企,還是豪華品牌車企,在智能化都採用全面佈局、多路線並舉的戰略路線,最大程度建立產業體系優勢。

年銷售達到250萬臺級的長安集團,也憑藉長期的研發積累,通過全球佈局、全域自研的形式佈局智能駕駛賽道,展現出對標跨國車企、邁向科技出行領域的戰略大局觀。

目前,長安已經擁有17家科技公司和多個國家級試驗室,在重慶、北京、上海、河北定州、安徽合肥、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和德國慕尼黑,建立了“六國十地”各有側重的全球協同研發格局,形成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1.8萬餘人的技術研發團隊。

依託強大的研發團隊,長安掌握了自然交互、高階智駕、三電研測等2251項關鍵技術,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7屆14年名列行業第一。

特別是智能化方面,通過自2010年起的14年時間積累,憑藉體驗設計、系統設計、軟件集成、算法、數據閉環等9大核心能力,長安實現了智能駕駛全棧可控,並掌握駕駛、座艙、智駕三大領域200餘項核心技術,其中30項技術實現國內首發。

在產品導入上,長安在智能駕駛賽道也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即將上市的啓源E07將搭載長安全棧自研交互式智駕系統。

未來隨着全球技術資源整合的深入,長安將進一步加強與華爲、騰訊、百度、地平線等合作伙伴的技術合作,引領中國汽車產業鏈規模化升級。

無論消費市場、資本市場還是產業鏈長期建設,全域佈局都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體系力穩定的保障。

如同特斯拉贏得投資者看好,憑藉的就是獨立的自研能力,而長安不僅具有強大的正向自研能力,並且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與衆多合作伙伴謀求共贏,這種戰略大局觀意味着長安有能力持續爲用戶提供多元化、多路徑的智能化體驗,是值得消費者和投資者信賴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