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湯哥的下一個任務
(圖/路透)
湯姆克魯斯從1996年開始執行《不可能的任務》,一路拯救世界,30年後已經拍到第8集,真想跟他說一聲「謝謝你拯救世界!下個任務,是退休嗎?」
《不可能的任務》延續1960年代影集《虎膽妙算》,主角伊森韓特(湯姆克魯斯飾演)任職於不可能任務情報局(IMF),每次任務總讓他成爲箭靶,被官方通緝、被上級視爲叛徒,也讓身邊同仁與心愛的女人紛紛死於非命。第8集《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描述伊森韓特爲了世界安全,與意圖控制各國核武的AI存在體對抗,這回任務包括到極地取得N年前的紀錄,確認消失俄羅斯潛艇的位置,再單人深潛進入失蹤多年的潛艇裡,要將萬惡AI困在5D記憶體。總之,是很困難又很複雜的任務,能順利完成嗎?
看《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是種很奇特的體驗,因爲劇情太過複雜,開頭承先啓後回溯過去7集,觀衆睡睡醒醒外加此起彼落的上廁所之後終於進入主題,看着62歲的阿湯哥打架、跑步、爬潛水艇,這些動作場面確實催出腎上腺素,可是卻獨缺《捍衛戰士》因回憶帶來的榮光與感動,因爲「認同感」缺席了。
觀衆對這部電影是有感情的,看着電影會想到當年的自己,投射在角色上的認同感還在,可是複雜的劇情卻讓這分感情無所寄託。即使第一集登場的檔案管理者再度現身,也無法帶回當年我們看着阿湯哥垂降下來的興奮感,整部電影反而像是對「不可能任務局」的漫長告別。
根據心理學,人們在不同人生階段會經歷自我認同的調整,到了60歲,可以回頭看看自己的人生路,應該會帶來統整的療愈感,但伊森韓特已從青春年少跑到年老,62歲還在做26歲的事,皺紋與風霜讓人心疼,這些舉動反而也在告訴觀衆,他已經不是小鮮肉。
影迷看電影時會認同主角,透過認同讓自己暫時拋開日常身分與壓力,全身心投入電影,從中獲得情緒釋放與集體歸屬感。可是看着阿湯哥奮力奔跑,奮力搶救世界,反而沒法產生認同,只想勸他年紀大了讓年輕人去忙吧!不要太辛苦,甚至注意到他的頭髮在強風之下還是濃密沒有縫隙這類的資訊,也是跟偶像一起體會到年老的無奈心聲。
任何行業都一樣,該怎麼從高點往下走,是最困難的挑戰,其實阿湯哥真不必再挑戰不可能任務了,可以參考克林伊斯威特,在不同年齡,說不同故事,只要好看精彩,同樣可以贏得尊敬與掌聲。(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