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透天厝誰來繼承?姪女拒絕阿姨補償,只因一句話太真實!
圖/pixabay
媽媽過世後,我和妹妹、阿姨、阿嬤一直住在一起,生活融洽,彼此照應。
直到阿嬤過世,留下我們原本同住的透天。問題來了:媽媽已經過世,我和妹妹,還能繼續住嗎?
經過專家 R姐 的解釋,我才明白——因爲媽媽比阿嬤早過世,我和妹妹依法可以代位繼承屬於媽媽的那一份。
沒想到,阿姨卻希望我們放棄繼承,只願意給一筆低於市價的補償。
問題是:這筆錢根本買不起房。
阿姨口頭承諾:「放心,以後你們還是可以繼續住。」
但我卻很不安:沒有持分,就像寄人籬下。
更何況,我還在阿姨的公司上班,談這件事讓我更有壓力。
R姐提醒我和妹妹:「口頭承諾或親戚保證不具法律效力。」
建議:若沒有持分,居住權完全仰賴他人好意。一旦阿姨變心,或日後她的子女不同意,我和妹妹可能隨時被要求搬離。
👉 這就是爲什麼繼承不能輕易放棄。
哪怕只是一小份持分,至少能保障居住與安全感。
🎯 R姐的觀點
在這個案例,R姐看到3個關鍵:
1️⃣補償金≠保障
沒有持分,就沒有法律上的權利。親情承諾一旦翻轉,最弱勢的一定是你。
2️⃣持分就是安全感
繼承哪怕只有一小份,至少能保留「發言權」與「優先承購權」,避免完全被排除。
3️⃣法律工具的應用
繼承後,若未來要賣房,共有人可善用《土地法》第34-1條,保障自身權益,避免陷入不公平處境。
🧭 R姐的顧問價值
這不是單純的「要不要繼承」,而是一個需要全盤規劃的問題:
◾法律面:確認你與妹妹的代位繼承權利。
◾財務面:補償金是否合理,是否足以彌補放棄的風險。
◾稅務面:繼承後未來出售,涉及的遺產稅、房地合一稅該怎麼計算。
顧問的角色,就是把金 × 法 × 稅背後的風險翻成白話,幫你看清楚未來,安心做出決定。
💬 如果換作是你,會選擇拿補償金放棄,還是堅持繼承持分呢?
✨ R姐提醒:「繼承,不只是財產怎麼分,而是你能不能住得安心、活得安心。」
本文由《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