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中標工商銀行AI編程項目,大模型合作再深入
8月4日,中國工商銀行正式公佈《軟件開發中心智能研發平臺》中標結果,阿里雲憑藉通義靈碼平臺獨家中標。
根據工商銀行發佈的中標公告,通義靈碼將爲工商銀行智能研發平臺提供多項關鍵技術支持。在代碼補全方面,通義靈碼依託其自研的深度語言模型,能夠精準識別代碼語義需求,生成符合編程語言規範的代碼片段,有效解決開發人員在編程過程中遇到的代碼編寫效率低、規範度不足等問題。代碼問答功能則爲開發人員提供了實時的知識支持,無論是語法疑問還是編程技巧探討,都能快速獲得準確解答。而單測智能體採用強化學習算法,可智能生成測試用例,輔助開發者實現代碼的可驗證性,大大提升代碼質量。
實際上,工行與阿里的合作並非偶然。早在智能風控場景中,通義千問便通過多模態數據處理能力,助力工行構建動態風險評估體系。例如,在商戶准入審覈中,通義千問融合文字、表格、影像的綜合理解技術,取代了傳統OCR方式,使審覈效率大幅提升。此次通義靈碼中標智能研發平臺,進一步將合作延伸至開發環節,形成了“風控+研發”的協同合作模式。
通義靈碼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決金融級軟件開發的痛點。其自研深度語言模型可識別代碼語義需求,生成符合編程語言規範的代碼片段,同時通過單測智能體採用強化學習算法,自動生成測試用例,降低人爲測試漏洞的風險。據工行內部測算,該平臺可使代碼開發效率顯著提升,錯誤率大幅下降,研發效率和代碼規範性均得到顯著改善。
阿里通過通義系列模型,正在構建覆蓋“代碼生成-風控-客戶交互”的全鏈條技術服務閉環。除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也積極引入通義靈碼以提升研發效率。據相關數據顯示,建設銀行開發人員代碼生成採納率已超30%,這意味着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超過三成的代碼可通過AI自動生成,顯著縮短了開發週期,提高了開發效率。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AI技術在銀行研發領域的強大賦能作用,也反映出大型銀行在AI驅動的金融科技升級策略上的高度一致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