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公路行動咖啡車飄香30年 「喝完威德再上路」成山友秘密儀式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仁愛橋旁,每逢週休假日總飄着一股熟悉的咖啡香,銀髮老闆杜威德採虹吸式手法吸客。圖/杜威德提供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仁愛橋旁,每逢週休假日總飄着一股熟悉的咖啡香。操持虹吸壺、動作俐落的銀髮老闆杜威德今年70歲,已在阿里山路邊行動咖啡車忙了整整30年,煮好咖啡結交朋友,網友說「咖啡車賣的是內行人喝的虹吸咖啡,不是不好喝,是位置太特別,假日纔出現。」

杜威德過去是嘉市鐘錶眼鏡公會理事長,經營民族路「威德眼鏡行」口碑極佳。30年前迷上咖啡風味,毅然結束店面,把興趣化爲第二人生。「當時家裡就有間咖啡室,朋友來都說煮得香,我想,何不換個方式分享?」他笑說。

爲了保留最初迷人味道,他始終堅持使用費工虹吸式手法煮咖啡:採用阿里山高海拔咖啡豆或進口精品豆,控制水溫時間,讓咖啡細緻油脂沿玻璃喇叭管流回,散發獨特甜花香。「這做法現在店裡都少見,但山上氣溫低,虹吸能把香氣鎖得最足。」

不同於機械式煮咖啡方法,虹吸式手法煮1杯咖啡,要等待3至5分鐘,遊客甘之如飴,因此結交許多品咖啡好友。王姓遊客說,每次攻頂前一定先在仁愛橋停車,「喝一口就覺得旅途被暖進去了。」不少山友甚至相約「喝完威德再上路」,成了秘密儀式。

杜威德20幾歲創業,每年周遊各國旅遊,現已遊玩86國,34歲當嘉義市鐘錶眼鏡公會理事長,歲月催白頭髮,杜威德動作依舊沉穩。孩子各自成家,妻子支持他,他把咖啡車當流動交誼廳,熟客來了先遞手衝,陌生客也被香氣牽住腳步。「我賣的不只是咖啡,還有聊天、還有人情味。」他語氣堅定。

近年觀光客口味多元,市場競爭激烈,杜威德不改初衷,採買本地特色咖啡也支持小農。他說,只要身體允許,還要繼續在阿里山公路守着這壺慢火細煮的香醇,讓旅人用嗅覺記住嘉義。「30年過去了,我還在這裡,咖啡香也會一直在。」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仁愛橋旁,每逢週休假日總飄着一股熟悉的咖啡香,銀髮老闆杜威德採虹吸式手法吸客。圖/杜威德提供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仁愛橋旁,每逢週休假日總飄着一股熟悉的咖啡香,銀髮老闆杜威德採虹吸式手法吸客。圖/杜威德提供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仁愛橋旁,每逢週休假日總飄着一股熟悉的咖啡香,銀髮老闆杜威德70歲(左)在路邊行動咖啡車前忙了30年,與好友臺灣省商業會秘書長王良新(右)開心合照。圖/杜威德提供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仁愛橋旁,每逢週休假日總飄着一股熟悉的咖啡香,銀髮老闆杜威德採虹吸式手法吸客。圖/杜威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