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國際增速領跑,蔣凡:盈利路徑比較清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靜怡 上海報道
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阿里雲成了業內關注的核心,但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業績的增長仍然矚目。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同比增長32%至377.56億元(51.73億美元),主要由跨境業務的強勁表現所帶動。
其中,國際商業零售業務收入增長36%,達到315.53億元,主要得益於AliExpress和Trendio的收入增長。國際商業批發業務收入增長18%,達到62.03億元,主要原因是跨境相關增值服務收入的增加。
虧損有所擴大。財報顯示,阿里國際經調整EBITA爲虧損49.52億元,2023年同期爲虧損31.46億元。阿里在財報中表示,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在海外購物季期間投入環比擴大,並持續在特定的歐洲市場和海灣地區進行投入以獲取用戶,導致虧損增加。
不過,本季度,速賣通Choice業務的單位經濟效益環比改善。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國際業務將保持穩定趨勢。”阿里電商事業羣CEO蔣凡在財報會議中表示,不能預判國際業務是否比國內業務盈利更多,但在這個時間點,國際業務盈利路徑比較清晰。
增速領跑,虧損擴大
自2023財年第三財季以來,這已經是阿里國際電商業務連續多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增速依然領跑,收入佔比達到13%,僅低於淘天集團。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其積極的全球化戰略,但這一領域早已成爲互聯網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
激烈競爭下,阿里國際虧損繼續擴大。本季度,阿里國際經調整EBITA爲虧損49.52億元,2023年同期爲虧損31.46億元,同比擴大57%。
阿里財報表示,虧損增加主要是由於對Trendyol跨境業務和速賣通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Lazada因變現率和運營效率提升導致的經營虧損大幅減少以及Trendyol本地業務的盈利能力改善所抵銷。
年末第四季度是海外電商的旺季,這一時期涵蓋了多個重要的購物節日,如美國的“黑色星期五”“網絡星期一”以及聖誕節等,消費者購物熱情高漲,市場需求急劇攀升。爲了抓住這一銷售黃金期,電商平臺的投入通常也會加大,速賣通也不例外。
去年的假日季,速賣通動作很多,很多跨境商家都明顯感受到速賣通在海外市場的發力,如在韓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隨處可見速賣通的巨幅廣告。
而從去年一整年來看,速賣通的廣告投入力度也是高於往年的,包括拿下2024歐洲盃獨家電商贊助商,簽約貝克漢姆爲全球代言人,在韓國、中東分別簽約代言人等等,着力佈局新市場。
去年的雙11商家啓動會上,速賣通表示將更重視國別化運營,重點國家市場投入翻倍。除加大廣告投入外,速賣通還根據不同國家消費者的需求組建了國別化的貨盤,啓用歐洲、北美、日韓三大流向倉,讓發往同一地區的包裹都彙集到同一個倉庫,減少調撥流程。
從事B2B跨境電商業務的阿里國際站也是類似情況。去年阿里國際站就接連在歐洲盃、奧運會上重投。在歐洲主要國家,阿里國際站全部衝到電商類APP下載榜前五。
這一佈局的意義在近期得到更充分的顯現。數據顯示,春節過後阿里國際站海外訂單量按農曆年同比大漲50%。尤其在美國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各個新興市場增速都創下新高,其中歐洲增速最快,訂單增長達到70%多。中東、南美、亞太等市場也緊隨其後高速增長。
可以看出,更具潛力的新興市場是阿里國際的發力方向,這也是美國關稅風波下較爲穩妥的佈局。近期,阿里國際站推出代號爲“八先過海”的商家扶持舉措,其路徑就是在保證美國市場穩定增長的同時,進一步瞄準歐洲核心六國,由平臺翻倍投入獲取更多買家。
阿里高管在財報會議上表示,整體而言,預計未來幾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業務將呈現穩定趨勢,並朝着實現大規模盈利的方向發展。
“AI深度改造”
在當晚的財報分析師會議上,B2B跨境電商業務阿里國際站被寄予厚望,阿里特別提到:未來幾年B2B將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
當季財報數據顯示,阿里國際站同比增長18%,而拉開時間維度測算,阿里國際站近7年GMV增長了25倍。多年來始終保持快速增長,並在海外多個市場的核心指標都快速走高,在歐洲,近期訂單量按農曆年同比增長達到70%以上。
作爲阿里最早業務,國際站持續高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於:AI工具的快速應用、平臺履約服務的快速升級,對應了阿里在分析師會議上提到的“用AI深度改造升級各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AI正在驅動外貿行業走向全面智能化,將帶來外貿門檻的全面降低、效率的指數級提升。這是整個外貿行業未來最重要的機會。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副總裁,阿里國際AI業務負責人張凱夫在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阿里國際對AI的投入和決心是很大的,且採取的是“應用爲先”的策略,快速驗證AI技術的實際效果。
阿里數據顯示,目前,阿里國際站的AI出海產品已經服務了全球6.9萬商家,AI發佈的商品規模超800萬件,AI接待的買家次數超4000萬。AI接待的買家,回覆率提升39%。
今年春節期間,阿里國際站接入DeepSeek等先進大模型,進一步提升推理能力,將全面應用於外貿生意的各個核心環節,另悉,阿里國際站還在測試通義千問Qwen 2.5-Max模型。
在此前阿里國際站的發佈會上,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預測,未來100%的商品信息都會被AI基於對買家更精準的洞察而重構。在此基礎上,未來將有超過一半的線下商機會通過AI來服務,而AI將能更好地滿足買家的實時需求。最終,未來80%的新增商業價值更會在AI的驅動下被重新分配,掌握AI將成爲未來外貿企業的基本技能。
“外貿正在走向全面AI化,面向未來,AI會重塑外貿的供需匹配和經營模式。”張闊表示。
儘管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目前仍處於高投入階段,其在AI技術上的佈局已初見成效,AI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平臺的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但所有關於AI的嘗試都是開始。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將在未來三年投入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對於電商和其他互聯網平臺業務,AI技術升級將帶來用戶價值的巨大提升機會,因此將持續提升AI應用的研發投入以及算力投入,運用AI技術深度改造升級各業務,把握AI時代的新發展機遇。”吳泳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