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潮起 致同香港審計主管合夥人吳嘉江:A股公司赴港上市“五注意”

“當前衆多內地企業積極拓展國際業務,尤其注重資本運作層面的戰略佈局。香港作爲銜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戰略樞紐,在企業的全球化進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香港這一國際公認的融資平臺獲取發展資源,已成爲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路徑。”致同香港審計主管合夥人吳嘉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與這一判斷相呼應的是,今年以來,已有寧德時代、恆瑞醫藥等3家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另有安井食品、海天味業、南華期貨等超40家A股企業宣佈赴港計劃或已遞交申請。“A+H”兩地上市模式持續升溫,疊加中概股迴流浪潮,一時間,資本遷徙盛宴已在港股市場上演。

主流判斷認爲,港股不僅成爲企業引入國際資本的關鍵通道,更爲其跨境併購和海外擴張提供跳板,在政策紅利和市場機遇的雙重驅動下,A股上市公司正加速邁向全球資本市場。

吳嘉江分析說,新質生產力推進過程中,很多企業都準備赴香港上市。“國際資本市場的接入不僅爲企業提供持續發展的資金儲備,更通過品牌價值溢出效應,推動中國優勢產業確立全球領導地位。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無人機等中國企業具有顯著技術優勢的領域,香港上市帶來的國際曝光度將直接轉化爲市場競爭力。”

5月23日,國內醫藥巨頭恆瑞醫藥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實現“A+H”兩地上市。憑藉着98.9億港元募資金額,恆瑞醫藥刷新2020年以來港股醫藥板塊最大融資規模紀錄。寧德時代於5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初始募資356億港元,隨後公司悉數行使超額配股權,額外增發下,總募資額升至超400億港元。一衆巨頭“A+H”運作明顯提速。

“A+H”運作一直都有,近來,隨着五項關於資本市場與香港合作的措施的發佈,明確提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前往香港上市。政策東風下,“A+H”運作呈現加速趨勢。

港交所的制度創新在其間起到重要作用。以“科企專線”爲例,允許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類公司可以保密遞表。

“港交所推出的‘科企專線'機制具有突破性意義。對於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企業而言,保密遞表制度有效解決了研發階段的商業機密保護難題——允許企業在未通過上市審覈前暫緩披露核心技術信息,這種制度設計既符合國際資本市場慣例,又爲科創企業構築了關鍵發展期的安全屏障,對於吸引高科技企業上市具有明顯的優勢。”吳嘉江分析說。

在吳嘉江看來,香港具有多重優勢。比如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包括香港擁有互聯互通機制、再融資便利、人民幣離岸業務樞紐、綠色金融發展等。

不過,作爲適配企業戰略的一項重要運作,A+H也存在某些伴生的不確定性。對此,吳嘉江對企業赴港上市提出五項建議:

首先,選擇合適的上市模式。去香港上市的模式非常靈活,內地企業需要基於企業戰略目標綜合評估H股與紅籌架構並進行適配性選擇。

第二,優化公司治理。必須提前進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造,重點完善符合香港上市規則的董事會治理架構,財務透明度以及信息披露要求。

第三,評估上市條件。應系統梳理財務指標達標情況,包括但不限於市值基準、盈利持續性、現金流健康度等關鍵要求。

第四,財務與法律合規準備。“建議擬赴港上市企業儘早啓動財務、法律盡調,通過專業團隊對歷史經營數據開展合規性‘健康體檢’,重點核查報告期內是否存在觸及監管紅線事項,避免因合規瑕疵延誤上市進程。”吳嘉江表示。

最後,企業還需要關注市場環境。“每年的政策都有變化,當前資本市場合作五項措施形成政策紅利期,企業需要精準把握市場趨勢和申報節奏,結合行業特性優化上市策略,實現效率最大化。”

對於赴港上市來說,時間問題通常會成爲挑戰。“已經在A股上市的公司,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赴香港上市只需要特別關注會計準則、合規等兩地上市規則和監管要求差異的銜接處理。構建既深諳內地監管特色、又精通香港上市規則的專業服務團隊,是有效控制時間成本、規避合規風險的核心保障。”吳嘉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