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大陸進出口 專家估仍具備許多積極因素

回顧大陸8月外貿數據,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儘管雙邊同意關稅措施暫緩實施至11月,但期內大陸以美元計出口僅年增4.4%,遜市場預期,且創6個月來新低,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暴跌逾3成。同時,8月進口規模年增1.3%,增速較7月下滑2.8個百分點,亦不如市場預期的年增3%。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近日公佈9月經濟前瞻報告指出,9月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爲49.8,較8月回升0.4個百分點,仍處於榮枯線下方,說明經濟維持較弱的修復態勢,經濟成長動能高點或已過。該行判斷,後期經濟基本面的不確定性或增加,特別是外貿修復的斜率與永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前8個月,大陸外貿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國際競爭優勢不斷鞏固。機電產品佔大陸出口總值的60.2%,積體電路年增23.3%,汽車出口增長11.9%。

廣開首席產研院資深研究員劉濤8月表示,中國出口仍具備許多積極因素,包括全產業鏈和中高端製造業競爭優勢,出口目的地日趨多元化,貿易創新有助於提升出口競爭力。

兩岸方面,我財政部日前公佈進出口數據顯示,9月臺灣對陸港出口總額超過158.6億美元,年增12.8%,使該市場睽違4個月再超美國,成爲臺灣最大出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