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都沒看懂“內卷”的真正成因

1930年,經濟學家凱恩斯寫下一個預言:

一百年後(也就是2030年),技術進步將把人類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後代每週只需要工作15個小時,就能過上富足而體面的生活。

如今,2030年近在咫尺。

我們手握AI,坐着高鐵,享受着凱恩斯無法想象的生產力。但我們得到的,卻是“996是福報”、“007是常態”,而夜深人靜、更難熬的是對未來缺乏信心的無限循環。

爲什麼?

因爲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人類社會的核心矛盾,早已不是生產力不足,而是生產過剩與分配失衡。

一、我們陷入的“內卷”,到底是什麼?

首先,請戳破一個幻想:內卷 ≠ 競爭。

•競爭:做大蛋糕。你發明蒸汽機,我發明發電機,我們共同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內卷:在同一塊,甚至越來越小的蛋糕上相互消耗。

最經典的隱喻是 “電影院困境”:

這就是內卷,一場系統性的、被裹挾的、毫無增量的精疲力竭。我們每個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二、增長的財富,到底去哪了?

內卷的根源,真的是因爲蛋糕無法再變大嗎?

這只是表象。真正殘酷的真相被掩蓋了:

過去幾十年,我們社會最大的增值品是資產(房產、金融),最大的貶值品是你的勞動。

資本回報率遠遠超過了勞動回報率,我們親手創造的鉅額財富,沒有成比例地流向創造它的勞動者,而是過度地涌入了資產的泡沫裡。

這就形成了一個致命的惡性循環:

1.分配不公 ➡️ 勞動者收入低,不敢消費。2.內需不足 ➡️ 企業賺不到錢,只能壓低成本。3.壓低成本 ➡️ 勞動者收入更低,分配更加不公。

看明白了嗎?內卷的本質,不是努力與否的問題,而是分配結構失衡下的必然結果。

三、破局者,已出現

這是一條死路嗎?總有人在走“難而正確的路”。

當整個行業都在“降本增效”時,有一些“反常”的企業家,卻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1.京東 · 劉強東當別人裁員,他每天招聘數千名有五險一金的正式工,員工總數逼近90萬。他堅持“三毛五理論”:公司賺的利潤裡,一大塊要分給員工。京東的堅持,也支撐了90萬個更有安全感的家庭。

2.胖東來 · 於東來當同行追求利潤最大化,他反問:“爲什麼不拿來給員工漲工資?員工的幸福在哪?” 他的員工薪資遠超行業均值,享受各種“神仙福利”。結果是,員工用極致的服務創造了不可複製的口碑和商業奇蹟。

3.華爲 · 任正非當面臨全球圍剿,華爲靠什麼頂住?靠的是“奮鬥者爲本”的全員持股。超過10萬名員工是公司的主人,爲自己的事業而戰。這股力量,讓華爲屹立不倒。

這三位“破局者”,不約而同地證明了一個真理:

顛覆“員工是成本”的舊思維,確立“員工是核心資產”的新邏輯,讓勞動者富裕,纔是企業最強大的競爭力。

他們不是在做慈善,他們是真正看懂了商業本質的戰略家。

但除了需要既得利益者意識到什麼是長久之道,還需要每個人有意識地去探索,而不是等待一個標準答案。

AI時代,沒有標準答案,都是技術共創的開放題目。

四、未來,不在別處,而在合適的生態位

解法主要有兩個方向:

✅ 以勞動者、創造者爲本的價值分配。

✅ 平臺經濟、一人公司、個體戶等新的組織形式。

在內卷和AI時代,過去那種“進大廠當螺絲釘”的安穩路徑正快速失效。未來真正重要的,是回答這個終極問題:

我在整個價值創造鏈條上的獨特價值,是什麼?

•你是一個能在直播的場域下,不斷提供情緒價值的溝通者嗎?

•你是一個能創造獨特空間,比如一人居小屋的美學體驗的設計師嗎?

•你是一個八面玲瓏、能始終在不同圈子裡鏈接不同資源的組織者嗎?

• 你是一個喜歡拆卸/組裝/潔癖/完美主義/能夠在面對某種特定流程時就會將心注入、忘掉時間,而在看到結果滿心歡喜的工程師嗎?

•你能把愛好才藝做成產品,並不斷精進,能獲取流量和訂單嗎……

而且,你能不能在做到上面的某種角色便能獲得心流,忘掉時間,不再焦慮迷茫?

未來的生存法則,不再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互相博弈,也不是生產者之間慘烈的內耗。

而是每個人都能找到並不斷積累自己在價值鏈上的位置,持續耕耘、持續發光。

當我們停止向外在一條條擁擠的賽道上相互消耗,不一定要走老路、不一定要走安全的路、不一定要走別人驗證過的路。那些,就是內卷的根源。

轉而向內去問自己的內心,去更加勇敢地在黑暗中摸索,去更加自信地向着那條更少人選擇的路走一步、再走一步、經歷挫敗、看看繞路的風景,我們就爲自己,也爲所有人,開闢了無數條新的賽道。

這,或許纔是凱恩斯100年前那個預言的真正啓示。這樣一個和平富足的年代,年輕人們應該更大膽,少一些看客、多一些行動。在經濟大增長、軍事大發展的同時,我們必然要擁抱一次文化大繁榮、思想大解放。或許,你就是下一個李白,下一個徐霞客、張衡、李時珍。即便這一次失敗了,出醜了,如何呢,又能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