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郝書記的五本筆記本
“95後”郝書記的五本筆記本
每個筆記本都密密麻麻記錄着街區內需解決的大小事,記錄着715家商戶的點滴,以及她自己的感想
■隨着走訪不斷深入,郝璇的筆記越來越厚,肩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她深切地感到,只有把鐵腳板踏在實處,用心用情紮根在這裡,街區黨組織才能成爲凝聚人心的堅強堡壘
“別人總說基層工作瑣碎,但我覺得,文明就藏在這些‘瑣碎’裡——它可能是廣場舞阿姨們主動調低的音量,是外賣小哥換電櫃前的一個笑容,甚至是商戶們拿到營業執照時的一句‘謝謝’。”這是普陀長征鎮祥和綜合網格街區黨支部書記郝璇近日在筆記本里記錄的心得。
在這位“95後”姑娘擔任街區黨支部書記的450多天裡,她已經寫滿了5個筆記本。每個筆記本里都密密麻麻記錄着祥和街區內需要解決的大小事,記錄着715家商戶的點點滴滴,以及她自己的感想。
隨着走訪不斷深入,郝璇的筆記越來越厚,肩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她深切地感到,只有把鐵腳板踏在實處,用心用情紮根在這裡,街區黨組織才能成爲凝聚人心的堅強堡壘。
不要怕,路是走出來的
2024年3月,在長征鎮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工作的郝璇剛被派到街區,面對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試點工作,她一度手足無措:“我當時的內心,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忐忑。如何敲開商戶的心門?”
普陀區長征鎮祥和綜合網格街區佔地2.15平方公里,共有各類主體700多家,從業人員5400多人。商戶們看着這個“小丫頭”,一來不信任,二來充滿警惕。“你來檢查工作嗎?”“我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罰款?”
居民區老書記陳罡、劉曉慧不僅帶着她走訪商戶,還教給她三個羣衆工作的“絕招”:嘴巴甜、手腳勤、心思細。
街區有家鴨血粉絲湯店,起初郝璇連話都搭不上,但她沒有氣餒,“厚着臉皮”一連六頓去店裡“打卡”,只爲“混個臉熟”。
老闆從最初的冷漠,到不好意思地微笑,再到後來終於願意講講心裡話:招工難、房租漲、孩子一年見一回……從陌生到信任,這些話有了傾訴的對象。
街區裡,像這樣默默奮鬥的“新上海人”還有很多。郝璇還總結出好幾個讓他們打開話匣子的方法:“找到共同話題”“找到最關切點”……有幾個商戶聽說她是自己的老鄉,還願意爲自己服務,高興地主動來加微信,從此遇到各類問題第一個聯繫的就是郝璇。
郝璇在筆記本上爲自己寫下:“不要怕,路是走出來的,事兒是幹出來的!”
風雨中,爲他們撐一把傘
街區問題千頭萬緒,僅有熱情遠遠不夠,商戶們最需要的是關鍵時刻的“主心骨”。
有天半夜,郝璇接到津爍貿易公司麥老闆帶着哭腔的電話:40℃高溫天辦公室停電了,恰巧有個訂單又急需出賬,維修卻要至少三天。
得知情況後,她連夜騰出辦公室幫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同時聯動網格力量火速發動區域單位上門搶修,最終訂單順利完成,電路也在21小時內極限修復。
麥老闆激動地握緊郝璇的手:“郝書記,以前遇到這種事真不知道找誰!現在有街區黨支部,我們心裡就踏實了。”
街區黨支部的服務,遠不止於此。百聯中環購物中心、梅川路步行街的煙火氣聚集了一批快遞員、外賣員、環衛工人等新就業羣體。聚焦新就業羣體需求,祥和綜合網格黨羣服務中心量身打造了陣地裡的“一平米溫暖”空間。
在這裡,他們不僅能夠享受到熱飯、飲水的便利,還能在此分享工作中的趣事與“吐槽”。每當外賣員們結束送餐高峰期後,郝璇會熱情地邀請他們進來坐坐,細緻詢問其生活訴求,並據此整理形成“需求清單”和有針對性的暖心措施。
在網格力量的高效協同下,街區黨支部爲接續發展的預備黨員打通轉正堵點,爲失業店員化解勞動糾紛痛點,爲經營困難的商戶破解引流增收難點,用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舉措贏得羣衆認可。
郝璇深深感到,解決問題纔是硬道理,只有把羣衆的點滴小事當成頭等大事,才能讓街區黨組織成爲大家信得過、靠得住的“孃家人”。
郝璇在筆記本上寫下:“不僅要成爲他們風雨中的一把傘,更要做讀懂他們的知心人!”
街區事,還要大家一起幹
隨着街區工作的深入推進,郝璇漸漸地感到,光靠自己的力量還是有限。爲此,街區黨支部在街區廣泛挖掘治理骨幹、發起組建街委會倡議。這份號召立刻得到了響應:百聯中環的書記來了,宏泉物業的書記來了,街區的積極分子都來了。
短短一週內,400餘家商戶就踊躍推選出參與代表,40多名治理骨幹組建起普陀區首個街委會。在“日拱一卒”的精進努力中,街區黨支部悄然織就了一張“全天候響應、全週期守護、全主體參與”的服務網。
一年來,隨着街區議題的一次次發起,街區治理公約、“七彩街區”行動、社區公益集市等一個個共治項目在祥和開花結果。
從50餘家沿街商戶主動認領門前三包,到20餘名快遞小哥共同組建起“騎手志願服務隊”,再到72家愛心商戶攜手打造“祥和一卡通”惠民服務矩陣,越來越多力量參與到街區治理中,爲祥和發展獻計獻策,從“被服務”到“服務大家”,實現雙向奔赴。
阿霞小廚的陳二霞告訴記者,自己原本在江蘇鹽城創業,被評爲“全國優秀農民工”,後來來到上海開餐飲企業。郝書記找到她,幫助她在街區黨支部規範地過組織生活,並認識了很多同她一樣的外地流動黨員,至今已經參加了10多次活動。“我們加入‘祥和一卡通’惠民服務矩陣後,居民們進店消費可享88折優惠,目前小店客流量增加了1/3,營業額也增加了20%。”
“‘有事兒就找郝書記!’這是祥和街區新興領域羣體的‘口頭禪’。”陳二霞說,“現在我認爲還應該多一句:‘有事兒我們一起扛!’”
在祥和家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罡的眼中,郝璇是一位勤奮的年輕書記。“正因爲有了她這樣一位街區書記與我們居民區聯手,我們更好地實現了商戶與居民區聯動,既爲商戶提供了平臺,也讓居民得實惠。”
大家切身體會到,只有黨組織站在C位,把各方力量吸引過來、組織起來、參與進來,才能推動治理共同體的逐漸形成。
郝璇在筆記本上寫下:“黨員帶骨幹、骨幹帶羣衆,街區的事,還要大家一起幹。”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