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0㎡“鋼網”鎖塌方 疏通1000公里排水溝 濟南交通部門讓回家路更穩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8日訊隨着汛期強降雨天氣頻發,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全面啓動國省道防汛應急機制,通過隱患動態清零、科技賦能巡查、多部門協同聯動等舉措,構建起立體化道路安全保障體系,全力確保市民汛期出行暢通。
隱患整治閉環管理 築牢道路安全屏障在省道317西營段,養護人員正對路基邊坡穩定性進行重點排查。據濟南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劉傳波介紹,汛期以來全市普通國省道實施“分段包乾”責任制,聚焦高邊坡、臨水臨崖、易積水路段等32處風險點開展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累計發現並整治隱患78處,完成16處共計9400平方米防護網加固工程,疏通排水設施超1000公里。
“我們建立了‘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覈查’的三階段工作機制。”劉傳波表示,針對紅色、橙色氣象預警,巡查頻次提升至每兩小時一次,並在雨後48小時內對重點路段進行影像對比分析,確保隱患早發現、早處置。
智慧養護系統上線 開啓精準治路新模式在濟南綜合交通運行監測中心,大屏實時顯示着巡查車輛的行駛軌跡與路面監控畫面。通過車載智能終端與手機APP的數據互通,養護人員可即時上傳隱患信息,中心通過AI算法自動生成處置方案,統籌調度清障車輛、物資儲備等資源。這套系統實現了作業過程數字化、巡查數據一體化、問題處置流程化、統計決策智能化的四化融合。
山區路段專項攻堅 構建聯防聯控網絡針對南部山區盤山公路臨崖臨水路段多的特殊路況,當地管理部門組建了25人專業防汛隊伍,配備裝載機、抽水泵等專業防汛設備。“我們與交警、應急、水利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在涉水橋樑設置電子水尺,實時監測水位變化。”南部山區管委會規劃發展局交通執法辦公室主任張立國介紹,汛前已完成3公里邊溝清淤,修復損壞排水設施12處,並在重點路段預置防汛沙袋。
目前,濟南市已形成“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體的防汛體系,通過24小時值班制度、應急預案演練及物資動態調配,爲全市1100餘公里普通國省道安全度汛提供堅實保障。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將持續深化智慧交通建設,以科技手段提升道路管養精細化水平,切實守護羣衆汛期出行安全。
閃電新聞記者 張風碩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