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嬤離世前「每月定期做一事」 愛孫打開存摺一看跌破眼鏡
在一般印象中,高齡者多半採取保守理財策略,將資產以存款形式保存,避免承擔過多風險。示意圖/AI生成
在一般印象中,高齡者多半採取保守理財策略,將資產以存款形式保存,避免承擔過多風險。然而,日本不少經歷過泡沫經濟的銀髮族,其實早已熟悉股票、投資信託與不動產,並能持續在高齡階段靈活運用財富。近期日本一名92歲的藤田光子(化名)過世,她的孫子在整理遺物時發現,祖母名下的存摺金額竟比當年繼承祖父遺產時更多,存款與有價證券合計達到約3.8億日圓(約新臺幣7787萬元),祖母的富有程度讓孫子跌破眼鏡。
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光子的丈夫是房地產公司老闆,她在丈夫辭世後繼承了約3億日圓(約新臺幣6142.3萬元)遺產,包含位於東京的土地、股票與不動產投資信託等。當時家人認爲她將過着安穩悠閒的晚年生活,且隨着年齡漸長與醫療、照護費用增加,資產應該會逐年減少。沒想到在光子離世後,35歲的孫子藤田健吾(化名)檢視存摺時卻大吃一驚:「這真的是我奶奶的存摺嗎?存款竟比20年前還多。」健吾發現,祖母已將不動產出售,並將資產轉換爲現金、股票投資信託與外幣保單等,展現出不輸專業投資人的判斷力。
健吾指出,光子晚年身體健康,認知功能也沒有任何問題,每月都定期與證券公司專員保持聯繫,「她沒有因爲年紀大而放棄投資,反而一直在思考如何保住本金的同時,還能維持資產成長」,對於投資理財十分上心。但健吾也表示,光子在理財上極爲低調,不與子女討論資產規劃,更拒絕提前贈與,經常敷衍回覆:「等我過世後你們自然會知道。」因此,在光子的遺囑公開後,健吾等數名繼承人才得知她留下了鉅額遺產。
報導分析,高齡者願意持續參與投資,與日本金融環境變化密切相關。近年日本金融廳加強監管,減少不當推銷並推動「長期、分散、定期投資」的教育,讓高齡者能在理解風險的前提下持續參與市場,尤其近年「高齡者財富集中」的現象使理財需求更爲迫切,刺激銀髮族進行資產重組。
在高齡化社會快速發展的現今,「遺產繼承」與「老後資金」已成社會重要議題。理財專家提醒,光子的案例不僅反映高齡族羣的資產管理意識提升,也揭示了「活到老、投資到老」的可能性,投資人無論年齡高低,適度學習理財、妥善配置資產,並預先規劃後續安排,都能減少家庭糾紛並守護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