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同志文化突破!首家同志主題書店「晶晶書庫」創立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同志主題書店晶晶書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1/17 林俊良攝影)
1999年創立的「晶晶書庫」,位於臺灣大學西側的溫羅汀街區,是華人地區首家同志文化(LGBTQ Plus)主題書店。
在1990年代的臺灣社會,同志運動逐漸公開化,當時有一羣支持同志運動的朋友,出錢出力成立「晶晶書庫」。這個店名由六個「日」字組成,象徵六個光芒萬丈的太陽,因爲過去的同志活動多在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酒吧、三溫暖等場合夜間進行,「晶晶書庫」採取開放明亮的空間設計,提供同志族羣在白天友善活動的消費空間。
【推薦閱讀】 無懼社會眼光! 2003 年同志作品《孽子》獲金鐘獎肯定! 同志夜行常德街被大規模臨檢 1997年的「常德街事件」
「晶晶書庫」位於臺北市羅斯福路的住宅巷弄之中,是一棟獨棟建築,避免與鄰居互相干擾,並在外觀掛上代表同志文化的巨幅「彩虹旗」。「晶晶書庫」開業初期,因爲大衆對同志文化的陌生,曾經被人密告,遭到警察臨檢,所以相當重視與鄰里維持友善關係。2003年,「晶晶書庫」進口數百本香港合法的男體雜誌,海關認爲有同志性愛圖片而沒收,「晶晶書庫」負責人賴正哲被判妨害風化罪,多個社運團體表示對書店的支持與聲援。
書店內販售同志族羣感興趣的書籍、雜誌、寫真集、音樂CD、飾品等,也有讀書會、展覽等藝文活動,成爲臺北著名的同志文化地標。由於同志族羣往往重視生活品味,大多又沒有生育子女的開銷,消費力相當強,因此「晶晶書庫」延伸出「晶晶咖啡」、「晶晶藝廊」等生意,與附近的「女巫店」、「女書店」、同志酒吧、同志教會等,形成對同志友善的「彩虹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