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王興興,正式衝向A股
“具身智能第一股”,要來了。
在智元機器人表態將購買科創板上市公司“上緯新材”十天後,宇樹科技於7月18日直接啓動上市輔導,正式朝着A股衝去。
同爲90後創業者,與智元機器人的彭志輝相比,宇樹科技的王興興要年長三歲,同時正式創業時間也要多7年左右。
雖然宇樹科技年度營收達到“十來億元”,同時已經連續盈利五年。不過成立還不到兩年半的智元機器人2024年的營收也超過億元,並且估值還比宇樹科技高30億元,達到150億元。
從當下的時點來看,很難說兩家公司的估值高了或低了。不少投資者都難以想到,具身智能領域和人形機器人賽道在短時間內能夠火到如此誇張的程度。
儘管智元機器人已否認“借殼上市”的傳聞,但上緯新材連續錄得8個漲停板,讓人深刻感受到資本市場的狂熱情緒。隨着宇樹科技正式踏上IPO之路,對於這場以“具身智能第一股”爲名的“財富盛宴”,投資者早已充滿無限期待。
90後帶隊,具身智能“爆”了
在火熱的具身智能領域和人形機器人賽道,同爲90後創業者的宇樹科技王興興和智元機器人彭志輝備受矚目。
時間回到1990年,王興興在浙江寧波出生,從小便對機械設計充滿興趣。三年後,在相距不到1000公里的江西吉安,彭志輝來到這個世界,並在小時候與朋友玩電子遊戲時更關心背後的運行原理。
日子就這樣一步步向前,一轉眼王興興便已經19歲,並來到浙江理工大學讀書。剛進入大學,他便迷上了機器人制造,大一就獨自做出一個雙足人形機器人。由於偏科嚴重,被英語拖後腿的他落榜浙江大學,並被調劑到上海大學讀研。
爲了做出滿意的碩士畢業設計,王興興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不惜延遲畢業,最終花費2萬元做出一臺四足機器人XDog,期間甚至一度萌生了輟學創業的念頭。到了2015年,他帶着XDog在上海蔘加創業大賽並獲獎,最終在融資受挫後選擇入職大疆。
幸運的是,XDog的視頻不久後便在網上火了,慕名而來的投資人和客戶讓王興興決心創業。於是,剛到大疆打工才幾個月的他果斷辭職,於2016年8月在杭州創辦宇樹科技。
此時的彭志輝已經在電子科技大學讀完本科,並順利考上本校的研究生。由於家庭條件一般,他直到進入大學纔開始系統學習科學技術,同時在頻繁參加競賽的過程中,爲日後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爲了給自己的技術博客配上視頻,彭志輝於2017年開始將DIY硬件項目的過程做成視頻,並通過“稚暉君”這個賬號發到B站上。從雙足機器人到自動駕駛自行車,隨着獲得的關注越來越多,他也被稱爲“野生鋼鐵俠”。
不過被外界熟知,還得等到他2020年通過華爲的“天才少年計劃”成功入職。從OPPO研究院離職並加入華爲後,這位年薪百萬的“華爲天才少年”開始負責昇騰計算產品線全棧研發。直到2023年2月,彭志輝以聯合創始人及CTO的身份在上海創辦智元機器人,而他的上級華爲前副總裁鄧泰華爲公司創始人。
那個時候,宇樹科技已經是四足機器人行業的龍頭企業。按照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的說法,他們在2023年佔據全球四足機器人69.75%的銷量份額和40.65%市場規模份額。在智元機器人成立時,看到AI發揮出越來越大作用的王興興也帶領宇樹科技立項做人形機器人。
六個月後,這兩家公司在同月發佈了首款人形機器人。王興興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他們當時只有三人全職做人形機器人,總共用了不到十個人便完成任務,“東西都是現成的,公司以前積累的硬件、軟件算法直接拿過來用就行了。”
此後兩年,人形機器人成爲宇樹科技和智元機器人重點發力方向。在政策、資本、市場等種種因素作用下,他們也快速成長爲具身智能領域的頭部玩家。與此同時,銀河通用、鬆延動力、星動紀元等一批由90後創辦的具身智能及人形機器人公司進入大衆視野。
到了2025年7月,智元機器人計劃收購科創板上市公司“上緯新材”,這一舉動引發了外界對他們“借殼上市”的猜測。十天後,宇樹科技直接啓動上市輔導,正式朝着A股衝去。
商業化快速落地,宇樹連續五年盈利
亮眼的業績表現,成爲宇樹科技正式踏上IPO之路的最大底氣。
時至今日,這家公司擁有消費/科研級機器狗、行業級機器狗,通用機器人三大機器人主機,以及激光雷達、機械臂、靈巧手等產品,同時能夠提供安全巡檢、應急消防等解決方案。
宇樹科技曾確認,他們自2020年以來的財務報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狀態。曾有接近這家公司老股東的人士向投中網透露,他們2023年和2024年的營收分別在2億元和4億元左右,淨利潤則分別在1000萬元到7000萬元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數據未經宇樹科技覈實。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從一份宇樹科技以自身名義提交的採購證明文件中看到,宇樹科技在2024年的時候,公司規模324人,營收約爲4.15億元,資產總額約爲15.32億元。華爾街見聞得到的信息是:宇樹科技2024年淨利潤接近一個億,同時2025年上半年業績也很不錯。
上個月,王興興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披露了宇樹科技最新的運營情況——目前,公司員工約1000人,年度營收已經達到“十來億元”。
能夠實現持續盈利,同時擁有不錯的收入,離不開宇樹科技極致的成本管理能力。通過產品價格的變化,能夠對此有更爲直觀的感受:
2019年,他們發佈的四足機器人AlienGo官方售價爲40萬元;次年,一款體積更小的教育版四足機器人A1的售價還不到10萬元;到了2023年,新產品Unitree Go2四足機器人售價更是低於1萬元。
這家公司人形機器人產品售價的變化更是誇張。2023年8月,宇樹科技發佈的第一款通用人形機器人H1售價爲9萬美元;不到一年,第二代人形機器人G1的起售價就變成9.9萬元。
“我們公司的商業邏輯是,商業行爲肯定要有合理的商業利潤。”王興興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公司成本可以繼續降低很多,“成本一直是我們做所有東西的KPI,核心就是要賺錢。”
按照他的說法,要想有效降低成本,需要對整個生產鏈路、生產工藝、設計等足夠理解,同時需要對產業整合,其次纔是大規模量產,以及能自研的全自研等等。
反觀智元機器人,這家成立還不到兩年半的公司,不管是業務發展,亦或是商業化落地,同樣有優異表現。
目前,他們構建了機器人“本體+AI”全棧技術,具備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機集成和製造能力,並自主訓練具身基座大模型,還擁有遠征、精靈、靈犀三大機器人家族,產品覆蓋交互服務、工業智造、商業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種商用場景。
2025年1月,智元機器人的第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正式量產下線。這家公司預計,2025年機器人產品出貨量達數千臺。智元機器人合夥人姚卯青曾透露,公司2024年營收過億元,2025年目標是數倍增長,“近兩年有希望做到盈虧平衡。”
不久前,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一起中標了中國移動旗下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一項人形機器人採購訂單,金額超過1.2億元。
根據公告,這筆採購訂單針對的是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其中,智元機器人拿到預算7800萬元(含稅)的全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訂單,而宇樹科技則中標預算4605萬元(含稅)的訂單,包含小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揹包、五指靈巧手。
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宇樹科技通過自身名義或代理商已中標超60個項目,訂單金額達到數千萬元;與此同時,智元機器人已中標數個項目,訂單金額超過上億元。
手握衆多訂單,意味着宇樹科技和智元機器人的商業化正快速落地,同時也讓他們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擁有了更多信心。
投資人們,期待“具身智能第一股”
放眼望去,具身智能領域和人形機器人賽道已經擠滿了投資人。
2025年以來,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雲深處科技、跨維智能、星海圖、它石智航、星動紀元、傅利葉、銀河通用、千尋智能、自變量機器人、逐際動力、衆擎機器人等公司,都獲得了融資。
雖然宇樹科技現在“一股難求”,不過在他們成立後的前幾年,也曾長期融不到錢。
時間回到2016年,Roobo聯合創始人尹方鳴以1000萬元的估值給了王興興200萬,成爲宇樹科技的第一個投資人。不過這筆錢很快便被花完了,在2017年到2018年間,宇樹科技陷入融資困境。爲了維持公司運營,王興興只能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給員工發工資。
在投中網發佈的《宇樹融資故事:打破精英主義的傲慢》文中提到,VC對宇樹科技的觀感經歷了三個階段:2020年之前看不上、2024年之前摸不透、2024年之後投不到。直到幾個關鍵變化發生,才讓這家公司渡過難關,最終一躍成爲當紅炸子雞。
2019年底,產品能力得到客戶驗證和認可;2021年,旗下四足機器小牛“犇犇(bēn)”亮相牛年春晚;2023年底左右,跟投額度已經需要搶了;2024年,售價僅爲9.9萬元的G1發佈,以及unitree B2-W機械狗的推出;2025年,登上蛇年春晚,還有那場廣爲流傳的座談會......
不久前,宇樹科技完成C輪融資,由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基金、阿里、螞蟻、吉利資本共同領投,絕大部分老股東都跟投。這筆2024年底啓動交割的融資,成爲他們正式推進IPO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也可以說是投資人最後難得的“上車”機會。
最終,在紅杉中國、騰訊、阿里、螞蟻、美團龍珠、深創投、中關村科學城、上海科創基金、經緯創投、祥峰投資、源碼資本、順爲資本、錦秋基金、變量資本、初心資本、德迅投資、光速光合、中網投、北京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容億投資、敦鴻資產等支持下,宇樹科技的估值達到約120億元。
與宇樹科技相比,有華爲前副總裁坐鎮及“華爲天才少年”光環加持的智元機器人,再疊加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的熱潮後,可謂是含着金湯匙出生。兩年半不到,這家公司就完成10輪左右融資,真可謂是“錢拿到手軟”。
獲得紅杉中國、高瓴、經緯創投、高榕創投、藍馳創投、鼎暉投資、基石資本、中科創星、比亞迪等追捧後,他們成立一年估值就達到70億元。
到了2025年,這家公司又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騰訊、龍旗科技、臥龍電氣、華髮集團、藍馳創投、京東、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上汽投資、TCL創投、正大機器人等,估值達到150億元。
投資者對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的瘋狂程度,還能從近期上緯新材的股價變化中有深刻感知。雖然智元機器人已經否認收購上緯新材是“借殼上市”,不過還是沒能阻擋投資者的狂歡——該股自7月9日復牌以來,連續錄得8個漲停板,股價累計漲幅超過330%,目前市值超過135億元。
其實姚卯青在2025年3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智元機器人對於上市順其自然,“可能後年纔會考慮。”而在宇樹科技啓動上市輔導後,也爲“具身智能第一股”的爭奪帶來更多變數。
不管這場角逐的結局如何,衆多投資者都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見證“具身智能第一股”的誕生。
參考資料:
1.《晚點對話王興興:只要足夠專注,我不信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晚點LatePost
2.《一位“華爲天才少年”的成長史》,南都週刊
3.《中標1.2億元人形機器人訂單,智元和宇樹今年已賺多少錢?》,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