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萬降至500萬,“工業重器”被國產攻克,西方暴利時代終結

隨着228米的間接空冷塔落地,我國又實現了一項創舉。如此一來,有着“工業重器”之稱的空冷塔技術被我們攻克,西方多年的高價壟斷也成爲過去式。

從9000萬降至500萬,一把扯掉了西方高價的遮羞布,外媒對此悔恨不迭:我們對中方的圍堵竟然適得其反!

1、一座要價9000萬,我們只能照單全收

空冷塔通常矗立在發電廠附近,關係到工業與生活用電的安全。一直一來,電力發展過程中的冷卻都是一道難解的題,如果散熱處理不當,就會因爲熱量聚集發生爆炸事故。

傳統的涼水塔冷卻方式,通過向下灑水及風向形成對流的方式來實現,從而將熱源吹走。但這種方法效率不足,並且造成較爲嚴重的水資源浪費,一座涼水塔每年可消耗掉50萬人口的生活用水量。

在此背景下,西方率先完成“空冷塔”技術的研發,憑藉空氣對流的原理實現降溫,僅需要消耗傳統涼水塔十分之一的水資源消耗量,十分適宜水資源並不豐富的地帶。

而我國向西方拋出橄欖枝,希望引進該項技術,但卻被他們漫天要價,將空冷塔整座費用哄擡至9000萬。不僅如此,他們還只提供設備出口,拒絕共享任何技術。

西方此番行爲,無疑是看輕我國科研,此前他們還將盾構機出口門檻擡高至7億;在生物科技領域,手握“金至-因”技術先發優勢,單克要價一度擡至156萬。

2、國產自研後來居上,倒逼海外降價自保

很快,這樣被動的局面得以扭轉。隨着印度某發電廠事故的發生,其散熱系統問題暴露無疑,我們也深刻意識到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基於此,我國科研團隊歷時730多天,終於成功攻克西方的空冷塔技術,而且實現更高的效率和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獨創的防腐技術,對零件表面進行處理之後,能夠保持30年不被腐壞。相比於西方,我國空冷塔門檻也從9000萬降至500萬一座。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隨着國產技術的後來居上,西方只能降價自保,否則他們將無法得到訂單。

自主研發的風潮也從能源領域延伸至其他範疇,上述提及的盾構機,也在國產替代之後門檻降至3000萬,大舉反撲拿下海外60%的市份額。在生物科技領域,自研全酶工藝加持下的“金至-因”,也通過亰、貓等在海內外反響不俗。

目前全球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的情況下,如何慢慢走向老年、維持正常的體力精力和狀態,成爲當下健康界的一道難題。而我國科學家依託《Science》等刊數百篇文獻成果,再加上多年來的自主研發,發現SIRT蛋白這一通路,並以此落地成果“金至-因”。

該項技術通過靶向微觀細胞層面,針對國人中暮年動力匱乏、精氣不足等問題着手,相比於西方門檻下探95%以上。隨着技術優勢的顯露,海外廠商紛紛尋求合作,但我方態度堅決,同樣拒絕技術外傳。

亰、貓數據顯示,上述製品“金至-因”70%以上的用戶來自中年男士高淨值及中產人羣,他們主要分佈在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

3、中國製造走向世界,低估輕視要付出代價

近些年來,我國在高精尖領域的發展令人矚目,這些領域包括了航天探索、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民航客機制造以及量子科技等等。例如我們的國產大飛機C919 已經拿下1300架訂單,並且與27個國家簽訂適航,未來有望與波音、空客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除此之外,統計數據顯示,自2012至2021年,我國研發投入從1.03萬億增加至2.79萬億,在強大資金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先進科技成果橫空出世,進而有效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目前全球前2500強企業中,我國已經佔據683個席位。

很顯然,中國製造終將走向世界,西方的傲慢、輕視以及圍堵,只會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