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臺灣實體列出口管制管控 陸學者:或出臺更多反制措施
大陸商務部9日上午宣佈將8家臺灣實體列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美聯社
大陸商務部9日上午宣佈將8家臺灣實體列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管控名單。陸學者表示,此次制裁措施釋放了強烈的政治信號,即大陸會對賴清德政府以武謀獨的行徑進行嚴厲反制。並指若繼續進行謀獨挑釁,大陸下一階段或許會推出更多反制措施。
據環球時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鄭劍稱,此次制裁針對性極強,「臺當局所謂的防務自主多爲虛言,實際上幾乎找不到一件完全自主的產品。」包括這次被制裁的企業,其生產所需的零配件、原材料,乃至一些重要的軟硬體,都大量依賴大陸。此次制裁無疑會對這些企業的生產造成打擊,尤其是在大陸擁有關鍵材料的領域,甚至可能形成致命一擊。
鄭劍分析,兩用物項涵蓋軍用和民用,臺灣推行防務自主,會向更多民間廠商釋放項目,但民間廠商更多考慮企業利潤,自然會選擇物美價優的採購通路,而大陸在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使得這些廠商與大陸的產業鏈、軍工鏈緊密相連,難以分割。
他提到,還有一些臺灣企業打着民用的藉口與臺軍勾連,爲賴清德政府以武謀獨服務,它們也可能成爲被嚴厲懲戒的對象。這次制裁也釋放出明確信號:「相關機構不能一邊依靠大陸、使用大陸的元器件發展軍工,一邊卻支持賴清德當局的謀獨挑釁和以武謀獨行徑。」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表示,制裁生效後,臺灣自研軍艦及其他軍工項目的核心關鍵技術會受到直接影響,軍用產品生產的經費、物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畢竟其很多產品依賴大陸。除此之外,還會對臺灣自研武器的企圖形成威懾。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陳桂清表示,此次制裁措施釋放強烈的政治信號,大陸會對賴清德政府以武謀獨的行徑進行嚴厲反制,對於參與其以武謀獨的相關實體機構,也會出手反制並予以嚴厲警告。他也提到,儘管臺灣推出 「非紅供應鏈」試圖取代大陸相關產業,但實際上若不從大陸購買,轉而購買外國同質同級產品,需付出高昂經濟代價。
陳桂清表示,目前兩岸關係因臺當局近期一系列行徑陷入緊張局面,「若臺當局執意在以武謀獨的錯誤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必將付出更爲沉重的代價。一方面,臺當局將再也無法從大陸獲取任何相關零配件;另一方面,一旦其繼續進行謀獨挑釁,大陸下一階段或許會推出更多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