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嫦娥之父”仰望星空,走紅網絡,網友:我纔是老年人吧

他就是奉獻一生與星辰大海結下不解之緣,以其卓越的科學貢獻和對國家航天事業的無限忠誠,書寫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不朽傳奇,被稱爲“跟月亮打交道的人”,中國“嫦娥之父”——歐陽自遠!

歐陽自遠出生於醫學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然而,他並未像父親和叔叔那般選擇學醫,冥冥之中,他的人生軌跡似乎與他的名字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他母親生他的時候,十分的艱難連續生了一天一夜他都沒有出來,最後被迫無奈,醫生只好用生產鉗將他鉗了出來。

在一旁等候的舅舅見他如此艱難才降臨世間,便與他父親商議,給他取名爲“自遠”,因“有朋自遠方來”,他出生這般艱難,想必是自遠方而來。

就這樣他有了自己的名字,在他懂事的時候他就對星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浩若煙海的天空中,總有幾個一閃一閃的星星在朝着他“眨眼睛”。

但是在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他不僅毅然決然放棄了父親學的醫學,而且也沒有報考自己喜歡的天文系,而是選擇報考與天空相反的地質系。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國家需要大量的地質人才,當時我國最緊要發展的就是建設工業化。

工業化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乃是資源匱乏,國家迫切需要地質勘探能力出衆的科研人員,歐陽自遠知悉情況後,毅然報考地質學,助力國家工業化建設進程。

大學求學期間,他常常帶着乾糧,揹着地質小包,穿梭於不同坑道採集樣本。

雖一心撲在地質學上,他卻從未放棄對天文的渴望,蘇聯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後,他心中的天文夢愈發重要起來。

他認爲若是我國也可以發射人造衛星,將天文學與地質學進行結合,那麼以後一定可以更好地找到礦山了,真的是三句話都離不開工作啊。

隨着越來越多國家的探月成功,而且當時我國的科技水平越來越高,於是他便向國家提出了進行月球探測的建議。

然而,建議剛一提出,許多人便覺得他瘋了,儘管飽受多方質疑,他卻依然堅定心中所想。

最後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國家終於開展了月球探測項目,隨着技術的進步時間的發展我國的探月項目發展越來越快,甚至是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

正是歐陽自遠的堅持不懈,爲我國探月事業開了一個好頭,也正是他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我國的探月事業纔會發展到現在的先進階段。

信息來源:

歐陽自遠院士:圓夢之路執着而堅定——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