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瓊瑤自殺身亡:曾多次自殺,早年情感經歷,爲其自殺埋下誘因
一個人究竟經歷什麼纔會選擇自殺?就在12月4日這天,86歲的瓊瑤在家自殺身亡的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
很多人是惋惜的,但在惋惜和震驚的同時又覺得她好像本來就應該如此一般,很多人也表示她的自殺或許也沒那麼複雜,就是受不了老年病痛的折磨。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回看瓊瑤的一生,她曾經的多次自殺,或許早已經埋下了伏筆。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而那些沒有原因的其實都是因爲自己內心的不想面對,而有因,就必會有果。
熟悉瓊瑤的都知道,她的作品中講的都是情愛,對愛情的執着和對夢想的憧憬,故事曲折動人,成爲了很多80後們的回憶。
縱觀她的三次自殺經歷,其實都跟她個人的感情都很大的關係,童年的瓊瑤是顛沛流離的,因爲歷史的緣故,他們不斷的逃亡,直到瓊瑤初中畢業考上了高中,他們纔開始在臺北定居。
後來的她又經歷了一次落榜,於是也決定不再高考,開始專心創作小說,一開始的效果並不理想,但直到1963年,她根據自己經歷完成了一部20萬字的《窗外》,開始引得人們的注意。
但你或許不知道的是,在這短短的幾年時光中,瓊瑤就已經完成了兩次蛻變。
第一次是她在高中遇到的一名老師,對方比瓊瑤大25歲,也有家室,所以這段感情,註定是沒有結果的。
而後隨着瓊瑤的第一次落榜,她跟老師之間的師生戀也被曝光,瓊瑤母親以“引誘未成年少女”的名義將老師告上了上去,最後也導致這位老師被學校解聘,離開了臺北。
隨後瓊瑤就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這是在她第二次高考失利的隨後一年,也就是1959年的時候,彼時的瓊瑤21歲。
對方名叫慶筠,他的出現可以說是給予了瓊瑤很多力量的,也使得她能夠有不斷創作下的勇氣。
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她的《煙雨濛濛》等作品開始相繼出爐,《追尋》和《啞妻》兩部作品還被拍成了電影,她的事業開始來到了上升期。
也遇到了自己真正的摯愛——平鑫濤,兩人從約稿相識,到後來慢慢地見面,熟悉,瞭解,在事業上是搭檔,是夥伴,而後在生活中也逐漸開始形影不離。
其實從這些中,並不能看出瓊瑤是個什麼樣的人,但從她的兩次自殺中,我們看到了,她極度沒有安全感,敏感,多疑。
因此也造成了瓊瑤大半輩子生活中都活在抑鬱的世界中,這也是她的《窗外》想要表達的。
沒人在乎瓊瑤的內心,而外人也認爲她生來就是不愛說話,因爲第一次數學成績,她吞藥自殺?
僅僅因爲成績不好就自殺?自然不是,而是因爲母親,母親犀利的言語,讓瓊瑤覺得自己已經不再重要,不如離去,並非是不重視自己的生命,而是覺得自己累贅。
雖然最後被救回,但是她跟母親之間的隔閡依然存在,也正是因此,她纔會愛上那個大他25的老師。
因爲在瓊瑤看來,這個老師在乎她,對方發現了她的寫作天賦,一時間的認可,讓瓊瑤那種自我否定的心理得到了一次綻放。
但這段感情,終究沒有結果,老師的拒絕讓她再一次陷入了迷茫,成績一落千丈,她選擇再度自殺。
直到遇到了慶筠,對方的欣賞和喜歡讓瓊瑤又一次鼓起了勇氣,兩人的感情也快速升溫,隨後還生下了一個兒子。
或許一切本是正常的,但是平鑫濤的出現,讓瓊瑤再度迷失了自己,婚姻的瑣碎和平鑫濤的賞識,讓瓊瑤再度選擇了後者。
兩人相識十餘年,而瓊瑤也甘願做他的地下情人,直到這段三人的感情曝光,瓊瑤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非議。
這同樣也是她那時候的作品獲得爭議的原因,三人感情的無奈全被她統統寫進小說裡,甚至還獲得了無數人的喜歡。
也正是瓊瑤作品的影響力,讓很多人認爲平鑫濤的妻子纔是那個真正的第三者,而這場鬧劇,最終在平鑫濤妻子的退出而結束。
瓊瑤也跟相戀了十多年的情人結婚,一切看似都是瓊瑤贏了,而這段感情也順利地走到終點,直到最後平鑫濤去世。
就像瓊瑤在遺書中寫道,她想要體面的離去,因爲她不願意見到曾經丈夫那樣去世前身上插滿了各種各樣冰冷的管子。
於是她再度選擇自殺,晚年的她其實也一度被負面情緒所包裹,就如同當年一樣,她不滿,也想反抗,但想了想,她並沒有那個能力。
所以沒有安全感的她只能用這種方式來了結自己的生命和宣泄自己內心的不滿,歸根到底,還是瓊瑤的怯懦和她的性格,讓她有了這樣的結局。
[免責聲明]文章案例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案件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