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院士演講穿了一雙老化掉渣的鞋,撒貝寧撿起來時眼淚差點流出
81歲女院士在央視節目上“出盡洋相”,當主持人散貝寧撿起那掉在地上的殘渣淚目了,地上的殘渣竟然是女院士的鞋底,女院士尷尬自嘲:“竟然出這種洋相。”撒貝寧哽咽的說到:“您這不是出洋相!以前聽說一個科學家準備了七套一模一樣的衣服省下挑衣服的時間,以前還以爲是傳說,現在看來是真的......”這位令人動容的科學家名叫王志珍,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於美麗的江蘇吳縣。她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參與到生物化學的重要項目中,至今對生物研究的貢獻無數。當王院士在央視的舞臺上踱步,爲臺下一個個帶着熾熱純真的年輕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並未意識到任何異常。演講結束後,主持人撒貝寧準備走到王院長身邊,可他卻注意到,舞臺上莫名地多了許多黑色殘渣。撒貝寧不禁撿起其中最大的一塊,當他對着光,仔細查看過才猛然發覺,這是從王院士的皮鞋上掉落出的……王院士一生節儉,她總是不在意吃穿用度是否配得上自己的名聲,而真正讓她在意的,永遠是手中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還在少女時期的王志珍,雖然家境貧寒,卻擁有一個閃閃發光的夢想,那便是去最好的大學讀理想的專業。之後,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1959年踏進了自己的理想中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選擇了她摯愛的專業——生物物理。在那個年代,這所以培養新興尖端科技人才的大學中匯聚了無數有夢想的青年。1964年離開校園後,王志珍院士就進入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以此爲起點,開始了一生的科研事業。那時國內的科研環境稱不上有多優越,王志珍並不因艱苦的條件所限。儘管有些實驗任務操作起來十分危險,王志珍仍舊義無反顧。改革開放後,王志珍獲得了出國學習、考察交流的機會。在之後的十幾年中,王志珍往返於數個國家,學習國外先進的研究手段和經驗。當時身爲訪問科學家的王志珍,被國外的研究機構看到了她身上的才華,便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國外的環境,比國內好了不止一星半點。不僅有更先進的儀器、更成熟的技術,還有更加優渥的生活環境。儘管如此,王志珍仍然選擇轉身回國,決定用自己學到的技術發展國家科技,報效祖國。儀器不行,就用笨辦法、土方法,生活條件不行,就節儉一點,樸素一點。當撒貝寧拿着從王院士因年久風化的皮鞋上掉落的殘渣,不禁有些哽咽地問道:“您這雙鞋穿了多久了?”王院士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她雙手握在身前,笑着說:“穿了好多年了,我沒注意到”接着她笑着向觀衆解釋:“我就是經常不注意的人,這真是出洋相了。”當時底下的觀衆也被王院士的簡樸震驚了。撒貝寧拿着那片皮鞋屑,感動地說道:“您這不是出洋相!我們以前常常聽說有一個科學家準備了七套一模一樣的衣服,是因爲她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挑衣服上。我們以前還以爲是傳說,現在看來是真的......”一位科學家,是擁有着多麼廣闊的胸懷,從一而終地在科研事業上默默地奉獻,又是有着多麼寬廣的胸襟,儘管自己的收入並不低,卻仍不願扔掉那雙穿了許多年的舊皮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王志珍院士在意的從來不是靠科研做出的名利、財富、優質的生活,她在意的是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奉獻、對人民的付出。(參考信息:這個“洋相”,讓撒貝寧哽咽到差點當場落淚……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