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近50%
8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月度信息發佈會。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7月,汽車銷量達259.3萬輛,環比有所下降,同比增長14.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6.2萬輛,延續快速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8.7%。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7月,車市進入傳統淡季,部分廠家安排年度設備檢修,產銷節奏有所放緩,環比呈現季節性回落。同時,以舊換新政策效果繼續顯現,行業綜合整治‘內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企業新車型持續投放,助力車市平穩運行。”
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
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9.1萬輛和259.3萬輛,環比分別下降7.3%和10.7%,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4.7%。
其中,乘用車方面,7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29.3萬輛和228.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6%和9.8%,同比分別增長13%和14.7%。其中,中國品牌的乘用車銷量達160.4萬輛,同比增長21.3%,銷量佔有率達70.1%,較上年同期上升3.8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方面,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3萬輛和126.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3%和27.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8.7%。
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3.2萬輛和8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2%和38.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5%。“這意味着,汽車行業在拉動內需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陳士華表示。
同時,新能源汽車出口成爲拉動汽車出口增長的顯著動力。陳士華介紹,7月,汽車出口57.5萬輛,環比下降2.8%,同比增長22.6%。其中,傳統燃料汽車出口35萬輛,環比下降9.6%,同比下降4.3%;新能源汽車出口22.5萬輛,環比增長10%,同比增長1.2倍。
7月,整車出口前十企業中,七家企業出口量實現正增長。奇瑞出口量達11.9萬輛,位居第一,同比增長31.9%,佔總出口量的20.7%。與上年同期相比,比亞迪出口增速最爲顯著,出口達8.1萬輛,同比增長1.6倍。
記者注意到,今年多家新能源車企均加快出海步伐。上半年零跑汽車出口增速顯著,全年出口目標5萬輛以上。隨着本地化生產基地的落地,零跑汽車預計明年在歐洲市場會有顯著增長。
新車型加快上市
“淡季不淡”,7月以來,多家車企發佈新車型,豐富市場供給,其中SUV市場受青睞。
8月8日,吉利汽車旗下吉利銀河A7正式上市,共推出7款車型,搭載吉利全新一代雷神EM-i超級混動系統,其節能性能優勢突出。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吉利銀河計劃以多元化的產品矩陣實現年銷超百萬輛目標。
小鵬汽車8月6日舉行了全新小鵬P7首秀髮佈會。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新小鵬P7有效算力達2250 TOPS,搭載5C超充AI電池。期望全新小鵬P7重新成爲小鵬汽車的‘圖騰’,重新進入20萬元以上新能源轎車市場的前三名。”
在此之前,7月已有多款新能源SUV密集上市,從經濟型車型到中高端車型均有所覆蓋,包括小鵬G7、樂道L90、零跑C11、理想i8、嵐圖FREE+、全新吉利銀河E5等。
值得關注的是,理想汽車正加速推進“增程+純電”雙能戰略。首款純電車型理想MEGA去年上市失利後,理想汽車便將純電SUV車型推遲在今年上市。今年7月29日,理想汽車發佈了首款純電SUV理想i8,備受市場關注。此外,純電SUV理想i6將於9月上市。理想i8與i6的市場表現,將成爲檢驗理想汽車純電戰略成功與否的關鍵。
何小鵬對記者表示:“無論是轎車、SUV還是MPV車型,若想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出色,必須要做到無短板,有長板,未來很難再有單純依靠定位或營銷的競爭邏輯,一定是全面型實力的較量。”
政策持續提振汽車消費
陳士華在發佈會上表示:“近日,國家層面已經下達了第三批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第四批將於10月份按計劃下達,並將督促地方細化資金使用計劃,確保資金有序均衡用到年底。政策的明確將有助於穩定消費信心,持續提振汽車消費,確保下半年行業平穩運行。”
此外,依據現有政策安排,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將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
“該政策預期可能會刺激消費者在今年下半年提前購車,疊加支持政策持續落地,有望拉動今年新能源汽車消費,全年實現1600萬輛的銷量目標沒有難度。”陳士華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的政策變化,是否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變化不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尤其對高端市場而言。如今新能源車受青睞的原因,不僅僅是購置稅減免或牌照優惠,更在於其具備領先的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和時尚設計優勢,這些優勢讓消費者願意爲之支付溢價。”羅蘭貝格副合夥人林運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無論政策如何調整,新能源車企保持競爭力的核心邏輯不變,包括極致產品定義實現競爭差異化、高效垂直整合保障成本優勢、技術生態與服務生態構建護城河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