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訴求小資族及新手開戶的網路期貨詐騙案驟增 期交所提醒交易人小心

臺灣期貨交易所統計,自2025年4月1日舉辦「期心期力 期貨商反詐治理評鑑活動」迄7月31日止,累計期貨商通報網路期貨詐騙案件達229件。7月因臺股交易熱絡,所以針對小資族及新手開戶交易的非法地下期貨及招攬開戶交易的網路詐騙案件迅速增加。此類社羣平臺詐騙貼文內容同質性高,但利用不同發文者名義於不同股票或期貨討論社團中頻繁貼文,期交所提醒交易人務必小心。

7月期貨商通報網路期貨詐騙案件共57件,較6月53件略爲增加。就詐騙類型來看,7月非法地下期貨及其他(招攬期貨開戶交易)佔87%最多,且較6月的58%驟升29個百分點;76%案件爲於Meta(臉書)搜得,另於Threads搜得期貨詐騙串文有增加趨勢。

觀察7月期貨商搜報的網路期貨詐騙案件,可歸納爲兩大態樣,提醒交易人注意:一、內文出現只收一次手續費、開戶送現金、免保證金、最小口數0.1口可交易、每日回饋金2%等充滿優惠及輕鬆交易的關鍵字,推測可能系詐騙者觀察7月臺股交易升溫,希望藉期貨極低交易門檻誘因吸引小資族及新手上鉤,且詐騙者通常會留下Line ID,勸誘交易人加入好友,以便後續建立一對一聯繫管道誘騙交易人加入詐騙羣組;二、冒名期貨業,手法包括透過電子郵件僞冒期貨商名義,佯裝系統偵測異常,要求客戶變更帳戶資訊,或僞冒期貨商平臺架設假APP連結,目的均爲誘騙交易人點選下載,藉以盜取客戶帳密。

期交所自今年4月至9月舉辦期貨商反詐治理評鑑活動,鼓勵期貨商積極宣導打詐,並建置「期貨商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由期貨商自發性蒐集疑似期貨詐騙案例並至社羣平臺或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網站通報檢舉,透過廣泛案例分享,提醒交易人注意最新詐騙手法,共同提升交易人識詐能力。迄7月底,統計專營期貨經紀商通報件數前五家依序爲元大期貨、華南期貨、臺新期貨、凱基期貨及統一期貨,期貨商在搜報網路詐騙案件的努力將於評鑑活動結束後納入評鑑成績。

期交所提醒交易人,從事期貨交易應透過金管會許可的合法期貨業者開戶交易,勿輕信社羣平臺廣告的投資資訊,如發現關鍵字有免保證金、見價成交、不須撮合、每日享回饋金…等均爲非法,標榜加入投資老師Line帳號或羣組等即可獲利廣告,就是詐騙,前述詐騙手法與刑事局公告網路平臺投資詐騙廣告手法相仿,交易人可上期交所官網「期貨商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查詢,提醒交易人務必小心。

期貨詐騙廣告分析圖。(臺灣期貨交易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