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死亡數是出生兩倍!臺灣離「超高齡社會」只差一步

超高齡社會警鐘將響。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

內政部8日公佈7月戶口統計資料,全臺人口減幅進一步擴大,截至7月底總人口爲2,333萬7,936人,較去年同期減少7萬1,387人,等於平均每天減少約196人,全臺已連續55個月「生不如死」。其中,出生數持續低迷,單月出生數僅8,939人,雖然不是今年最低紀錄,但低於萬人以下已成常態,凸顯臺灣少子化問題加劇。

據內政部統計,今年1至7月中,僅有2月的新生兒數突破萬人,其餘6個月出生數皆低於萬人,與去年每月幾乎都是萬人以上的出生數相比,明顯有段差距。單看7月出生數爲8,939人,約每5分鐘出生一個嬰兒,摺合年粗出生率爲千分之4.51,顯示社會整體生育意願仍未改善。

從縣市來看,出生率較高的縣市包括雲林縣、臺東縣與澎湖縣,多屬人口密度低、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非都會地區;反觀新北市與基隆市等都會區,出生率偏低,顯示都市生活與育兒成本壓力,仍是壓抑生育意願的關鍵因素之一。

7月死亡人數則爲1萬6,846人,雖較去年同月減少1,856人、年減9.92%,但仍遠高於出生數,「生不如死」已連續55個月,是人口結構的長期警訊,從時間換算,平均約每2.6分鐘就有1人離世,人口老化與高齡死亡率持續影響臺灣社會。

除了出生率低迷,全國平均家庭人數也持續縮減。截至7月底,全臺戶數爲981萬5,928戶,較去年同期增加49萬1,943戶,但每戶平均僅2.38人,創歷史新低,反映小家庭、獨居人口持續增加,家庭結構逐漸轉變。

人口移動部分,7月遷入人口爲7萬410人,遷出人口爲7萬1,308人,淨遷出898人。其中,淨遷入人口數最多爲桃園市1,334人,其次爲臺中市889人,再其次爲新北市516人,反映中北部都會區的就業與生活條件仍具吸引力;相對之下,臺北市則淨遷出多達2,293人,顯示高房價與生活壓力仍是人口外流的主因之一。

人口老化則是另一結構性壓力。65歲以上人口已達458萬3,678人,佔總人口比重19.64%,逼近「超高齡社會」20%門檻,臺灣人口持續呈現負成長趨勢,少子化與高齡化交互影響下,未來政策更應聚焦在強化育兒支持、打造友善居住環境,以及提升高齡照護資源,以減緩人口結構失衡對社會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