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童發燒腸病毒確診 部桃提醒重症前兆及早打疫苗

7歲男童放學回家後開始發燒、喉嚨痛、食慾不振,家人原以爲只是普通感冒,但情況並未如預期改善,帶他就醫後才確診爲腸病毒感染,所幸症狀輕,充分休息與妥善照顧下,一週內康復。

家長知道是腸病毒後覺得納悶,因爲平常都有提醒孩子要特別注意,沒想到孩子還是感染腸病毒,醫師提醒手部衛生與防疫習慣的重要,雖然有做但是未落實,無論是否在病毒傳染的發季節,感染的機率難免會升高。

衛福部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倩瑜指出,腸病毒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案例,尤其在春夏季節高溫潮溼的環境病毒更爲活躍,腸病毒目前並無特效藥治療,臨牀上主要以支持療法爲主,大多數病童可在7到10天內康復,但家長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因爲少數個案仍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

她特別提醒,若發現孩子出現嗜睡、意識不清、眼神呆滯、異常疲倦無力,或有肌躍型抽搐如無故驚嚇或突然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立即送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李倩瑜說,目前國內已引進腸病毒71型不活化疫苗,提供滿兩個月至未滿6歲的幼兒接種,她呼籲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發神經系統併發症,是目前造成重症的主要型別之一,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風險,建議家長儘早安排接種,爲孩子建立防護力。

除了醫療防線,日常生活中的防疫習慣同樣關鍵,桃園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師簡玉鈴表示,腸病毒傳染力極強,透過飛沫、糞口途徑或接觸病毒污染物即可感染,因此落實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的根本。

她強調,家長與孩童應勤洗手,使用肥皂並遵循「內外夾弓大立腕」的正確洗手步驟;平時維持適度運動與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若孩子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避免將病毒傳播至校園或社區;流行期間則應儘量避免出入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而家中兒童玩具,特別是布偶等材質,更需定期清洗與消毒,降低病毒附着的風險。

李倩瑜提醒,隨着氣溫逐漸升高,腸病毒流行期已悄然展開,家長務必提高警覺,從生活細節着手,落實防疫行動,守護孩子健康不容一絲鬆懈。

部頭提醒家長腸病毒71型重症有疫苗,可以接種預防。圖/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