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世界500強領銜,上海新增45家外資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
全球外資外企再加碼上海。
7月11日,第41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頒證暨外商投資集中籤約儀式在上海舉行,新認定的3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5家外資研發中心獲頒證書,56個外商投資項目簽約,投資總額約36.8億美元。
界面新聞梳理髮現,此次獲頒證書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大多來自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時尚消費品等上海重點發展產業領域。
上海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介紹說,“此次頒證企業能級水平高,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5家大中華區及以上區域總部和1家事業部總部。”
簽約的外商投資項目主要涉及生物醫藥、時尚消費品、金融、汽車、商務服務等重點領域,以及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賽道。
獲頒證書企業海格集團(Hager Group)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布利斯卡斯特爾的電氣及智能化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已在上海成立大中華區總部,管理集團在華的所有公司。
海格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歐陽彤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稱,根據海格集團去年制定的戰略,從今年開始的未來五年,中國業務將步入快速發展期,集團計劃加大投資,使得中國業務每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
歐陽彤認爲,上述中國戰略的立足點,在於電氣化時代下的中國市場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現代電力系統等方面發展迅速,國際領先。
全球從2023年起進入再電氣化時代,新能源、AI、新型電力系統發展使全球電力需求成倍增加,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60年全球電力供應將較目前水平增加2.6倍。
“在此背景下,全球對電網、電力設備的需求非常大,更需要以數字化手段推進技術進步。中國不僅是巨大的市場,也是創新策源地。”歐陽彤表示,海格集團將加大在華的產業鏈投資,今明兩年計劃在中國新開一家工廠。
同時,海格集團計劃加強本土研發力量,特別是在上海引入更多高級專家,推出更多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
另一家獲頒證書企業吉泰新電氣成立於2003年,隸屬於意大利泰力瑪集團,爲中、德、意合資企業,最初爲響應國家發改委軌道交通國產化率要求而在上海設立。
該公司總經理於陽對界面新聞介紹說,吉泰新電氣成立伊始,全部靠海外的技術支持中國業務,2010年後本地化研發佔比逐步提高,並開始反哺國外。
“市場在哪裡,研發就要去哪裡。”於陽認爲,受益於中國在軌道交通、特高壓、船舶、算力中心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及龐大市場需求,中國市場的技術水平已經遠遠超過海外。
在AI(人工智能)時代,建設算力中心成爲科技企業必不可少的一環。於陽對界面新聞透露,吉泰新電氣開始與字節跳動合作,爲字節跳動的研發算力中心提供所需設備以及檢測消毒等服務。
總部位於瑞士的索諾瓦集團(Sonova Group)在華運營超過二十年,此次中國區總部獲頒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證書。
索諾瓦集團旗下設有四大事業部,涵蓋消費者聽力、聽力設備、聽力保健及人工耳蝸領域,四大事業部通常爲獨立運營模式。
索諾瓦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方芳向界面新聞透露,2022 年集團在上海設立中國區總部,專門負責統籌上述四大業務板塊在中國市場的協同發展,並直接向集團總部彙報。這一“例外”安排的背後,是索諾瓦集團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將其納入集團核心戰略市場範疇。
“從市場潛力來看,中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大,聽力損傷的風險隨之上升。同時隨着人均 GDP 穩步增長,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這爲聽力健康領域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方芳稱。
基於對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索諾瓦集團去年選擇在上海召開全球董事會。會後,集團做出一系列重要決策:計劃在今年首次參展第八屆進博會,在中國市場引入最新產品;持續深化中國本土化策略,加大在上海的投資力度。
上海商務委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上海市新設外資企業近2500家,實際使用外資超過76億美元。上海總部經濟加快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累計分別達到1042家和605家,持續保持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最集中的城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