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35歲副師長竟被一農民擊斃,是越戰我軍犧牲最高軍事指揮員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現代愛國主義作家、革命烈士郁達夫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有了英雄卻不知道尊重的民族則是無藥可救的!

戰爭二字對於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似乎是一種遙遠的概念,總感覺與我們無關,可你真的知道今天的和平是怎麼來的嗎?

他11歲給地主家放豬、14被日寇強徵爲勞工、15歲參軍、先後參加過解放本溪、桓仁、遼陽、營口,塔山阻擊戰、錦州戰役、天津戰役等數百場戰鬥,一次次從死人堆裡爬起來,35歲就當上了副師長。

本是打滿全場、戰功赫赫、前途無量的126師副師長。1979年率部對越作戰,一路打得越猴四處逃竄,卻在距離國境線僅5公里處,只需一個小時就能回到祖國,竟被一個越南農民開槍打死。成爲了自衛反擊戰中我軍犧牲級別最高的指揮員,他就是趙連玉。

1930年,趙連玉出生於遼寧莊河。自小家貧,兄弟姊妹七人,趙連玉排行第二。農村娃兒早當家,爲了生存小小的趙連玉給地主家放豬,哪怕每天沒日沒夜的勞作,也僅僅能勉強填飽肚子。

1937年,日軍入侵我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趙連玉14歲那年,被日軍抓到今丹東市做勞工,每天高強度的勞動,稍有不順就會遭到日軍毒打。親眼目睹了日軍各種殘暴行爲,但年幼的他根本無能爲力。

1945年,我人民解放軍終於將日軍趕出了中國,莊河得以解放。趙連玉也成爲了這支人民隊伍中的一員。

此後,趙連玉跟隨隊伍先後參加瞭解放莊河、安東、營口等戰鬥,在大大小小上百次戰鬥中磨礪出鋼鐵般的意志。每一次戰鬥他都衝鋒在前,一次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又繼續戰鬥。

在一次戰鬥中,趙連玉的連隊與敵人遭遇,他們拼死戰鬥,最後全連幾乎都犧牲了,僅剩下兩人,其中一人就是趙連玉。趙連玉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憑着悍不畏死的勁,趙連玉從一個小戰士成長爲通信員、排長、連長、軍務股長、營長、偵察科長、作訓科長、團長。

鐵漢也柔情,有一年趙連玉回老家探親,在親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名叫呂惠榮的女孩子。文靜賢淑的呂惠榮一下子就走進了趙連玉的心裡,呂惠榮也對身材高大、丰神俊朗的趙連玉很是滿意,兩人很快結成連理。

自古忠孝難兩全!由於部隊任務繁重,成婚後趙連玉便帶着妻子辭別父母,趕往南方剿匪。剿匪期間,父母雙雙離世,趙連玉卻沒能回家見到父母最後一面,甚至都沒能在父母靈前磕個頭。

1962年,趙連玉被選送到南京高級步兵學校學習。兩年後,趙連玉從步兵學校畢業並被安排到廣東地區普寧縣擔任四清隊長。1965年,趙連玉升任42軍126師副師長,時年35歲。

1979年,越南無視我國忠告,在我邊境地區製造數百起流血事件,肆意開槍開炮殘殺我邊民。鄧公說:“小孩子不聽話,就該打打屁股。”2月17日凌晨6點40分,我人民解放軍萬炮齊發,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考慮到趙連玉曾與張萬年一起參加過援越抗美戰爭,因此上級決定把已升任126師副師長的趙連玉加強到擔任攻堅任務的377團,負責從中路進攻。

20日,趙連玉率領126師官兵向高平發起進攻,越軍346師在我126師官兵猛攻猛打下難以招架,隨後將346師分成多股,和我方部隊玩起了游擊戰。

游擊戰可謂是我軍爛熟於心的戰術,越軍的游擊戰術在身經百戰的趙連玉眼中更是不堪一擊。

26日,126師官兵在趙連玉帶領下殲滅了高平當面越軍大部,隨後向弄壓推進。經過幾天的激烈戰鬥,弄壓當面的越軍大部被126師殲滅。3月1日,一封發往河內的電報稱,越軍346師前指遭到中國軍隊毀滅性打擊。

3月2日,就在趙連玉準備按照原定計劃向茶陵發起進攻時,突然接到軍前指指示:即刻攻佔下琅,爲大部隊回撤打通道路。

軍情緊急,趙連玉率領126師官兵在沒有一刻休整的情況下,指派一個炮兵團加3個步兵團向防守下琅的越軍6個連發動攻擊。我126師勇士們經過30個小時激戰成功佔領下琅重要通道,隨後部隊進入搜剿殘敵階段。

3月8日,趙連玉指揮376團打通了從碩龍回國的道路後,撤回到下琅縣班弄一帶。此時趙連玉所處位置距離國境線僅剩5公里,只要一小時就能迴歸祖國懷抱。

越南境內四分之三屬於山地和高原,山高林密、雜草叢生。越軍常常利用地形優勢對我軍進行攻擊,令我軍措手不及。

爲了確保第二天部隊回撤順利,傍晚時候趙連玉帶領376團部分骨幹爬上某高地勘察地形。

正當趙連玉拿着望遠鏡仔細觀察時,只聽一聲沉悶的子彈穿破皮肉的聲音響起,一顆子彈擊中了趙連玉脖子大動脈,趙連玉頭一歪直直朝地上倒去。還沒等衛生員趕到就犧牲了,犧牲在離祖國僅有5公里的異國他鄉,時年49歲。他也是中越戰爭中我軍犧牲級別最高的指揮員。

趙連玉的犧牲令376團官兵們猩紅了雙眼,一個個高喊着要爲師長報仇。儘管,只需一小時他們就可以告別戰場,回到祖國。

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搜捕,376團官兵們竟只在山裡抓到了一個看上去老實巴交的農民。經過審訊才得知,此人名叫軟成雄,竟是曾經前往我國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狙擊手,手裡拿的還是我國援助的三八式步槍。在越南抗美戰爭期間曾被譽爲“王牌狙擊手”。不知有多少美國大兵死在他槍口下,據傳美軍還曾懸賞10萬美金取其人頭。

這並非個例,在越南抗法抗美幾十年的戰爭中,越南可謂是全民皆兵,上到80歲的老頭老太太,下到幾歲孩童,看似人畜無害的女子都可能擡起機槍戰鬥,我軍死在越南特工手中的官兵也不在少數。

在長期的戰爭中,越南軍人也磨礪出了堅強的意志力,爲了在任務中不發出聲音,他們常常會將鞋子脫下別在腰間,赤腳在荊棘遍佈、到處都是蛇蟲鼠蟻的叢林中行走,吃的也僅有帶着一點點鹽味的木薯飯糰。

1984年7月6日,越軍一個特工排偷襲了我軍由一個連守衛的辛柏林雷達陣地,併成功將我軍斥巨資部署的辛柏林雷達炸燬,而越軍帶隊的竟是一名32歲做農村婦女打扮的女特工。

1981年初春,一位哨兵剛剛換哨,疲累交加的哨兵倒頭就睡。平常都是頭朝外腳朝內,當天卻剛好對調。一小股越軍特工趁着夜暗悄悄摸上我前沿陣地,用刀生生將我方正在休息的士兵抹了脖子,而那名哨兵則被生生砍掉了雙腳後又被奪去了性命。

趙連玉副師長半生戎馬,35歲就當上了一師之長,本有着大好的前程,卻犧牲在了勝利前一刻。他的犧牲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折射出戰爭的殘酷性。

然而,這場戰爭的記憶卻在逐漸被公衆淡忘。身處和平年代的大多數人被問及某某明星網紅時,不僅僅是明星網紅本人,甚至他們身上發生的一小點事情都能火遍整個網絡。

但提到46年前的戰爭時,大多數人的反應卻是一問三不知,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一場戰爭。而那些爲了國家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像趙連玉這樣的英雄烈士更是被淹沒在了時光的洪流中。

現代愛國主義作家、革命烈士郁達夫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有了英雄卻不知道尊重的民族則是無藥可救的!

趙連玉等烈士的犧牲既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悲壯註腳,也是中華民族堅韌精神的縮影。時刻提醒我們,戰爭的代價不僅在於戰場上的傷亡,更在於歷史記憶的斷裂與英雄敘事的消逝。

在和平年代,我們需以更立體的視角審視戰爭歷史,既銘記英雄的貢獻,也反思戰爭的代價,從而在傳承中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正如趙連玉墓碑上鐫刻的不僅是名字,更是一段不應被遺忘的民族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