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思緒超靈光!退休教授揭關鍵 簡單4招鍛鍊腦力

美國一名78歲退休教授分享生活中4種簡單的生活習慣,能有效促進並維持腦力與思路清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步入中老年之後,不少人都覺得自己腦子不若年輕時靈光。美國一名著述超過上百冊的退休教授11日投書財經媒體CNBC,與大衆分享他至今仍能持續寫書、演講、教學的4個生活秘訣,不僅輕鬆維持腦力,而且不必花太多時間就能實踐。

今年78歲的弗雷德瑞克斯(Anthony D. Fredericks)是教育學博士,在大學當了30多年教授,現爲賓州約克學院(York College)教育學榮譽教授。他說,自己寫了超過175本書,主題多樣,例如海洋生物學、求職面談、古樹、創造力、棒球、歷史、美國恐龍、履歷寫作、海嘯等等,還經常更新自己開設的心理學部落格,另於北美上百所學校擔任顧問。他已退休,仍保持寫作與演講,談到保持心智敏銳的秘訣時直言「永遠保持好奇心」,因爲人一旦產生好奇心,大腦化學成分就會有所改變,「好奇心能提升智能,讓晚年照樣保持思維活躍」。他分享爲了維持心智敏銳而固守的四大原則與實踐方法:

一、擁抱自己的無知:人們普遍認爲知識是成功的關鍵,但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有些極爲成功的人士樂於接受自身「與生俱來的無知」。這些成功人士深知,身處這個世界,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但這並非阻礙自身進步的理由,而是以此自我激勵去做更多事情。瞭解未知領域能夠給思考帶來很大轉變,也能激發自身成長與創造力。

弗雷德瑞克斯指出,每週一到兩次選擇自身不熟悉或不懂的主題進行5到10分鐘的研究,然後列出3個有趣的重點或事實,能夠有效鍛鍊大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弗雷德瑞克斯的方法是選擇自身不太懂的主題,最好與工作或生活背景無關,花5到10分鐘儘可能多學習相關知識,然後寫下3個與該主題有關的趣味事實,每週一到兩次即可。他說,這是鍛鍊大腦的小訣竅,而且非常有效。

二、練習發散式思維:這是指從一個點朝多方向延伸探索的思考方式。很多人習慣無止境的收斂思考循環,或者老是尋找「正確答案」。課堂往往訓練學生關注事實(例如,賓州首府在哪裡?)而非提出具有創造力的答案(賓州首府應該設在哪裡?)。向外發散的提問,或者有多個答案的開放式提問,能夠激發更深入思考並保持思慮彈性。

弗雷德瑞克斯建議,每週自問「假如......會怎樣?」的問題,例如:若能重溫生命中的某一天,自己會什麼做?某個歷史事件若能逆轉,自己會做什麼選擇?若能完美掌握某種運動,自己會怎麼做、會選哪一種?這些有趣的問題能夠引導許多答案與探索途徑。

弗雷德瑞克斯建議,每月找個自己從未到訪的場所走走,住家附近的餐廳、公園也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三、利用敬畏之心的力量: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曾有研究,體驗敬畏的心情有助於激發驚奇感受與好奇心。例如把新生兒抱在懷裡、造訪大峽谷、看着蝴蝶在花海起舞。這種敬畏感能促進幸福感,有助於塑造積極態度,也能激起好奇心。弗雷德瑞克斯建議,找一個自己從未去過的地方探訪,不必太遠,附近公園或餐館都行;找一些美好的事物,花些時間觀察並寫下想法。每月實施一到兩次。

四、閱讀清單多樣化:閱讀自身專業領域以外的讀物,可能是培養好奇心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弗雷德瑞克斯執教50年,他看的書不僅與教育有關,還包括行銷、古生物學、種植番茄、長跑等等。要做到這一點非常簡單,只要去住家附近的圖書館,挑選至少3本自己感興趣但從未正式學習或從業領域的書籍,每天閱讀至少1章。他說:「最後的成果很可能會讓你自己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