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退休公務員淪打工族 存410萬卻不夠用
退休後應隨時檢視財務狀況。(圖:shutterstock/達志)
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許多人。一名76歲的前公務員吉雄(化名)的經歷卻顯示,即便存了一筆豐厚的退休金,仍不代表能高枕無憂。
《THE GOLD ONLINE》報導,吉雄任職公家機關40多年,退休時累積了約2000萬日圓(約新臺幣410萬元)存款,加上每月18萬日圓(約新臺幣3.7萬元)的年金收入,他原以爲這樣的基礎,足以讓他和妻子過上安穩舒適的退休生活。
沒想到,妻子突然罹病,讓他措手不及。除了日常開銷,額外的醫療支出如私人病房費、看護費、復健器材,以及往返醫院的交通費,每月竟高達10至15萬日圓(約新臺幣2至3萬元),生活壓力頓時倍增。
更讓吉雄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妻子過世後,他的支出也沒有隨之減少,水電瓦斯、飲食、通訊費、房屋稅金與修繕等固定開銷,每月仍逼近20萬日圓(約新臺幣4.1萬元)。隨着年齡增長,他本身的健康狀況也逐漸惡化,高血壓、糖尿病接連找上門,求診次數增加,使醫藥費用不斷上升,短短几年,辛苦累積的2000萬日圓便所剩無幾。
眼看積蓄逐漸見底,吉雄不得不重新考慮重返職場,他開始考慮打工,打算做便利商店店員或公寓保全的工作。
吉雄的故事反映出,退休規劃應預留醫療與突發狀況的風險資金,並隨時檢視財務狀況。而根據臺灣yes123求職網調查,上班族估計退休金平均需要準備2438萬元,其中甚至有14.7%,認爲要存到「五千萬(含)以上」纔夠用。
專家則建議透過穩健的股票投資,讓資產持續增長。知名理財部落客股海老牛曾在臉書分享他的退休投資心法,他強調退休規劃首先應明確目標,他建議可用「退休月花費 × 300」計算所需資產,至於投資配置,他推崇「七三投資法」,即70%投入穩健收益產品、30%配置成長型資產,兼顧安全與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