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上班族認為以貌取人職場文化嚴重 女性擔憂更勝男性
不少待業者或轉職者苦等面試或錄取機會,最後總是期望落空,恐怕起因於職場「外貌」的不平等待遇。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回顧職涯、在應徵工作時,有24.6%的上班族透露,曾經因爲「長相」遭遇過求職歧視。更糟糕的是,這當中又分成:有55.8%遇到「應徵單位暗示長相不適任該職務(位)」;有44.2%遇到「應徵單位明示長相不適任該職務(位)」。
即使在上班或執行公務時,還有33.6%指出,曾經因爲「長相」遭遇過言語歧視;同時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窘境依序爲:「被直接嘲笑、嫌棄」(65.2)、「被取綽號、暱稱」(61.8),以及「被批評、比較」(50.4)、「被諷刺、挖苦」(44.5)。
同時在可複選狀況下,上述因爲「長相」遭遇的言語歧視,主要來自於:「同事」(77.9)、「老闆」(50.6)、「主管」(43.3)、「同業」(26.8),以及其次爲「合作廠商」(21.4)、「顧客」(16.5)、「客戶」(12.4)。
從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若以「勞方角度」來看,回顧職涯,針對「職場升遷」與「長相」的關聯性:有高達66.2%的勞工坦言,「覺得兩者有關聯性」;但也有33.8%的勞工表示,「覺得兩者沒有關聯性」。難怪觀察臺灣職場文化,覺得「以貌取人」的狀況「算嚴重」的,比例竟高達71.1%;覺得「不算嚴重」的,則佔28.9%。
假如是「男性勞工」,不論在求職或任職時,目前最擔心碰到的「職場歧視」,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爲:「年齡」(46.8)、「容貌、五官」(43.1)、「階級」(40.1),以及「黨派」(36.8)、「思想」(32.8)。
至於六到十名的歧視,又分別是:「語言」(30.7)、「性別」(25.2)、「性傾向」(20.2),以及「宗教」(18.2)、「身心障礙」(17.2)。
如果是「女性勞工」,不論在求職或任職時,目前最擔心碰到的「職場歧視」,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是:「年齡」(61)、「容貌、五官」(55.2)、「性別」(43.3),以及「婚姻」(41.1)、「語言」(34)。
針對六到十名的歧視,又分別爲:「思想」(28.8)、「黨派」(23)、「階級」(18.8),以及「身心障礙」(15.6)、「種族」(14.3)。
觀察前述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推論,外表歧視雖然可能不如年齡歧視嚴重,但不可否認「長相」,確實成爲錄取與升遷與否的「職場潛規則」之一,甚至可能在應徵工作的第一關,招募部門就透過履歷照片,初步篩選求職者,特別是投遞與服務業外場或門市人員,以及業務型工作有關的職缺。
同時從勞工擔心的的歧視排行榜分析,光在「容貌、五官」這一項,女性勞工擔憂程度,又略高於男性勞工。
上述「職場長相歧視與資方盲聘意願調查」,是於2025年4月30日到5月13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目前有工作的會員,會員有效問卷共1,224份,其中男性603份,女性621份,信心水準爲95%,誤差值爲正負2.8%。至於企業有效問卷共1,015份,信心水準爲95%,誤差值爲正負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