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學生遇難後,多所高校發出緊急通知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7月23日10時20分許,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後不幸遇難。

事發後,國內多所高校緊急發出暑期實踐安全提示。

例如,微信公衆號“北大團委”7月24日發文,就將其納入警示案例。該文提示,出發前明確告知安全風險與應對措施,務必使每一位同學瞭解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法;每日結束覈查人數、健康及財物狀況,做好次日安全準備。要遵守實踐單位安全規定(如石油、化工、核能、電力、建築等特殊單位參觀),按要求佩戴防護裝備;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做好相應防護工作,確保安全。確保隊員熟知當地警方、醫療機構及實踐單位聯繫方式。

海南大學團委微信公衆號也在7月24日發文提示,要嚴格遵守實踐單位劃定的安全路線和參觀區域,嚴禁進入非參觀區域、禁止區域或標識有危險警示的區域。保持與陪同安全人員的溝通,緊跟隊伍,不擅自觸摸任何設備、開關、閥門或化學品。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工部微信公衆號24日提示,進入廠礦、車間、實驗室等區域,務必嚴格遵守安全規定和參觀路線。留意地面(如格柵板、溼滑處)、高空墜物、設備運轉區域、化學品、高溫高壓等潛在危險源。絕不逾越安全警戒線。對不清楚的安全規定、不穩固的設施(如格柵板)、不合理的安排,要敢於提出疑問並要求解釋或確認安全。安全面前,沒有“不好意思”。

此外,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微信公衆號發文稱,實踐場所的每一條規定,都不是憑空制定的。或許是曾經的血與淚,或許是反覆驗證的風險點,才凝結成“禁止靠近”“請勿觸碰”的警示。那些看似普通的格柵板、運轉的機械臂、裸露的管線,背後可能藏着足以吞噬生命的隱患。同學們在實習中,既要保持探索的熱情,更要守住安全的底線。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好奇可以有,但不能變成"以身試險"的衝動;疏忽不能有,因爲一次小小的大意,可能換來無法挽回的代價。牢記“多看、多問、少動”——不熟悉的設備絕不觸碰,未允許的區域絕不踏入,不確定的操作絕不嘗試。把安全意識融入每一個細節,纔是對自己、對家人、對青春最基本的負責。

該文還提到,帶隊教師是學生實踐中的“安全守門人”。帶隊實習教師要本着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學生安全作爲頭等大事。這份責任,重逾千斤。出發前的安全培訓不能走過場,要結合實踐場景講透風險點;場地勘察不能流於形式,需蹲下來看看防護欄是否鬆動,低下頭瞧瞧警示標識是否清晰,伸手試試應急設備是否可用。就像建築工人要檢查腳手架的每一顆螺絲,教師必須防範一切安全隱患發生,排查每一個可能“掉鏈子”的環節。更重要的是,要成爲學生身邊的“安全觀察員”。實踐中多一句提醒,操作前多一次確認,發現違規及時制止。別讓“應該沒事”的僥倖,取代“必須安全”的堅守。當教師把責任扛在肩上,學生的安全才有最堅實的依靠。

據多家媒體報道,遇難學生來自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該學院官網資料顯示,學院現有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7個本科專業,現有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東北大學-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遼寧省岩土力學教學示範中心、東北大學-中鐵九局土木類工程實踐教育基地等教學科研基地。

其中,學院與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申報的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於2020年獲批。

學院官網發佈一篇報道提到,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位於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右旗境內,採選能力已達8.45萬t/d,年產金屬銅7.6萬噸,金屬鉬6千噸,被譽爲是我國銅工業的新座標。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山選礦廠是一座現代大型選礦廠,單系列處理能力(4.2萬t/d)全國最大,擁有世界功率最大的雙電機驅動球磨機、世界規格最大的高壓深錐濃密機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和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的合作,多年前已展開。

例如在2017年8月,學院與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公司產學研基地合作協議簽訂暨授牌儀式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公司舉辦。

2019年12月,時任學院院長韓躍新一行5人先後赴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長春黃金設計院有限公司交流調研。其中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調研期間,學院聘任了時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玉君爲東北大學特聘教授並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