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學生命喪中國黃金,知情人曝更多內情,東北大學評論區淪陷

“他們本該在實驗室裡研究礦石,卻成了礦漿裡的亡魂。”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校企參觀,竟成了6個家庭的滅頂之災。

7月23日上午,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6名大三學生,前往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的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

要知道並不是誰都有參觀資格的,這6名大學生個個品學兼優。

誰能想到,正當他們全神貫注參觀時,腳下的格柵板突然斷裂,6名學生和1名老師瞬間墜入浮選槽。

令人痛心的是,槽內是正常溫度爲60℃高溫的礦漿,混合着強酸強鹼的化學藥劑和重金屬離子,黏稠如泥石流。

人一旦掉進去,別說掙扎,連呼救的機會都沒有,口鼻一下子就會被堵住。

不幸中的萬幸是老師倖存了,有傳聞說老師掉下去一半,掉到半空被掛住了,大難不死但斷了一條腿。

事發後,官媒在發佈新聞時用的是“溺亡”這個詞。

這個詞的應用其實非常的不準確,因爲根本不足以形容這場悲劇的殘酷,甚至給人一種混淆視聽大事化小的感覺。

有對這個行業比較懂行的網友描述,浮選槽的垂直深度超過10米,礦漿密度極高,掉進去的人“像被混凝土裹住”,幾秒鐘內就會窒息。

而且浮選槽裡面還有高速攪拌槳,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別說掉進去了,就是看這滿是泡泡的深灰色粘稠液體,也能產生生生的恐懼感,無法想象這6名年輕生命,在臨死前遭遇了多大的絕望和痛苦。

讓人義憤填膺的是,就在事發前13天,這家企業還在官微高調宣傳“安全生產零事故”,甚至標榜自己剛換了新格柵板。

可現實呢?

脫落的那塊格柵板早已鏽蝕成紙片,焊縫處幾乎斷裂,設計壽命5年卻硬撐了8年。而兩米外,還掛着“安全生產5000天”的橫幅,橫幅下的救生圈早被腐蝕成一堆鐵屑。

這哪是意外?分明是一場人禍!

根據知情人透露的內情,事發時參觀的學生和老師人數遠超廠區員工,格柵板承受的重量早已超負荷。

更離譜的是,據悉東北大學和該企業剛坦誠合作,還成立了新學院,然而由於出於僥倖心理,項目還沒開啓就出大事了。

浮選車間作爲高危區域,既沒有防墜護欄,也沒有應急救生設備,甚至連氣體檢測儀和防毒面具都被鎖在倉庫,鑰匙不知所蹤。

救援遲到了18分鐘,遠超行業規定的5分鐘響應標準,而監控錄像的關鍵時段竟“意外丟失”。

有網友憤怒質問:“如果掉下去的是企業高管,救援還會這麼慢嗎?”

隨着事件越鬧越大,輿論徹底炸鍋,東北大學的評論區也淪陷了。

有學生站出來爆料,這6名遇難者都是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

其中有個很帥的男孩子是自己高中校友,來自貧困山區,靠助學貸款和勤工儉學才考上985。

這個男孩子已經有談婚論嫁的女朋友了,原本計劃畢業後回鄉改善礦場安全,如今卻葬身於礦場的漏洞。

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女朋友,連夜從十八線小縣城飛往呼倫貝爾。

一名自稱遇難者妹妹的網友“鼠鼠”哭訴:“我哥才21歲,爸媽中年喪子,天都塌了。”

扎心的是,一般選擇地礦專業的,都是家庭條件不好的農村孩子,目的是就業有保障,畢業就可以賺錢,還可以去非洲,能爲家庭減輕負擔。

更扎心的是,他們的父母都人到中年了,有些孩子還是家中獨子,這次實習是學校強制安排的,與畢業掛鉤,學生根本沒有拒絕的權利。

而校方與企業簽訂的協議裡,安全責任條款竟只有一句模糊的“雙方共同保障”。

倖存的老師也回憶道,參觀實踐開始之前,企業並沒有提供安全培訓,也沒發放防護服,只讓簽署了《安全承諾書》。

事發後8小時,母公司中金黃金髮了一紙公告,通篇“沉痛哀悼”“深表歉意”,卻對管理失職隻字不提,如此道歉蒼白得令人心寒。

網友扒出該公司年報,發現其安全生產預算縮減了37%,高管獎金卻暴漲210%。

而更魔幻的是,涉事礦廠近三年4次“安全生產標準化”驗收全部高分通過,可調查組發現,最近一次檢查中,應急管理局官員連車間都沒進,只在會議室翻了翻文件。

如果企業定期更換格柵板,如果校方覈實了安全資質,如果監管不是走過場……

可惜沒有如果。

最真實的真相是,6名大學生由於企業安全保護不到位,全部失足跌落強鹼化學溶液裡,全身骨肉腐蝕打撈上來都成碎片了。

如今,礦廠的浮選槽已恢復運轉,新裝的格柵板上赫然印着“試用產品”,而6個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本該充滿希望的夏天。

爲此,胡錫進也發文進行了痛批:“真的很難過,可憐的孩子們......企業負責人必須擔責!”

無論最終中國黃金和東北大學會負怎樣的責任,六條鮮活的年輕生命都回不來了,而這場悲劇最讓人絕望的,是它本可以避免。

安全不是口號,而是底線。

可悲的是當企業把利潤凌駕於生命之上,當高校把學生安全外包給一紙協議,當監管淪爲紙上蓋章的遊戲,悲劇就會一次次重演。

6名大學生的血不能白流,必須有人爲此付出代價——不僅是賠錢道歉,更要有人坐牢。

否則,下一個掉進浮選槽的,會是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