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分放棄清北!選軍校讓全網破防:爺爺,奶奶,我帶你們去長沙
看哭了!真的看哭了!鏡頭前,那個叫高宇的男孩哽咽着說出心願:“我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考上大學了,想帶他們到國防科技大學看看。”679分啊!清華北大的分數,卻堅定選擇了那所身着戎裝的學府。網友們瞬間破防:“這孩子,忠孝兩全,太棒了!”
高宇的童年,是被迫的“懂事”。媽媽的身影在記憶裡模糊不清,父親重病纏身,是年邁的爺爺奶奶,用佝僂的脊背,爲他撐起了頭上那片搖搖欲墜的天空。
走進那個家,心會猛地一沉。牆壁斑駁得如同老人臉上的皺紋,屋裡空蕩得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唯一刺破這昏暗的,是整整一面牆——密密麻麻,全是高宇從小到大的獎狀!
每次小高宇把嶄新的獎狀捧回家,爺爺總會小心翼翼接過去,仔仔細細貼在最顯眼的位置。“我孫子真棒!以後肯定有出息!”就爲了爺爺這一刻的笑容,高宇咬牙發狠:“我要讓這面牆,貼得滿滿當當!”
寒門貴子,沒有退路。高宇比誰都清楚,書本和試卷,是他唯一能握緊的武器。無數個深夜,一盞孤燈,映照着他伏案苦讀的身影。679分!這耀眼的數字,是汗水砸在書本上的迴響,是命運終於被撕開的一道裂縫!清華、北大,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金字招牌,此刻似乎已向他敞開懷抱。
可他的選擇,讓所有人驚詫又動容——國防科技大學!巨大的憂慮隨之而來:他走了,年邁的爺爺奶奶怎麼辦?誰照顧他們的三餐冷暖?誰陪伴他們的孤獨日夜?這份遠行的豪情裡,揉進了多少不捨與牽掛。
面對鏡頭,男孩的聲音止不住地顫抖:“爺爺奶奶,謝謝你們……供我吃好,供我上學……等我安頓好了,一定帶你們去長沙,去我的大學看看!”鏡頭那邊,爺爺努力挺直腰板,聲音卻泄露了哽咽:“別操心家裡!爺爺奶奶硬朗着呢!你只管……好好學習,爲國家出力!加油,一定要加油啊!”奶奶悄悄背過身,用衣角擦了擦眼睛。
千萬網友的感動與熱議,瞬間刷屏:
“孩子,安心去!以後咱爺爺在鎮上,那地位可不一樣咯!“老人家給國家培養出棟樑,國家不能虧待功臣的父母!該有的幫扶,得跟上啊!”
高宇的故事,是兩代人的生命託舉。爺爺奶奶用風燭殘年的力氣,托起了孫子的未來;孫子則用青春和選擇,扛起了對祖輩晚年的責任,更扛起了對萬里河山的忠誠。這沉重的接力,閃爍着人性最堅韌的光芒。
然而,感動之外,那份“國家幫扶”的網友呼聲,並非空穴來風,它有着堅實的法律根基:
1.《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與《軍人撫卹優待條例》: 高宇一旦成爲光榮的現役軍人,他的爺爺奶奶作爲軍屬,其合法權益便受到法律明確保障。地方政府有責任落實好各項優撫政策,例如定期撫卹金、醫療保障優待、優先安排社會服務等。這絕非施捨,而是國家對軍人奉獻、對軍屬犧牲的法定補償與尊崇。
2.軍校學員的保障: 國防科大並非普通大學,高宇入學即入伍。軍校對其學員的家庭困難情況有相應的關懷機制。雖然法律條文未必細化到每一條幫扶措施,但軍隊系統內部歷來有互助傳統和相關制度,對於高宇這類特殊困難學員家庭,組織上的關心與適當援助是題中應有之義。
3.孫輩贍養的“溫暖通道”: 《民法典》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義務。雖然孫子對祖父母不直接承擔強制性的法定贍養義務,但基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公序良俗,高宇成年後對撫養其長大的祖父母盡孝,既是情感必然,也受道德推崇與社會支持。社會力量、社區組織乃至相關公益項目,都可以成爲輔助其履行這份“情義贍養”的重要支撐。
我們相信,當高宇身着戎裝步入校園的那一刻,他背後的兩位老人,定能沐浴在制度保障的陽光與社會溫暖的注視之下。這份保障,是對奉獻者最堅實的迴響,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