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分!從留守兒童到揚大最高分,江都女孩唯一志願鎖定鄉村教師

通訊員 沈婷婷 揚州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喬雲

“成爲一名老師,最好是一名初中數學老師。”這是揚州市江都中學畢業生徐婭楠自小學起便深植於心的夢想。在今年的高考中,她以揚州大學最高分636分的優異成績,被該校數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鄉村)專業錄取。更令人動容的是,驅動這位高分學子作出如此選擇的,是她作爲曾經的“留守兒童”對鄉村教育的深刻理解與反哺之情。

徐婭楠的教師夢,萌芽於小學時期。作爲一名曾經的留守兒童,數學老師吳老師的出現,如同一束溫暖的光。“是吳老師的耐心教導和暖心關懷,讓我從內向變得開朗,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教師的溫暖。”她回憶道。進入中學,姚老師等師長在她叛逆期的悉心引導,更讓她堅定了走上三尺講臺的信念。

“我來自鄉鎮學校,深知基層教育的迫切需求和重要性。”選擇揚州大學的定向師範鄉村教師專業,對徐婭楠而言,既是出於對教育事業純粹的熱愛,更是源於一份回報家鄉的赤子之心。在填報志願時,她毫不猶豫地將揚州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鄉村)專業作爲唯一志願,未來畢業後將回到家鄉江都區的鄉村學校,成爲一名紮根基層的數學教師。

636分的高考總分,其中數學122分,英語138分,對於選擇物化生組合的徐婭楠來說,並非僅靠天賦。她堅信“勤能補拙”的力量。“高中三年,我有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她分享道,“裡面密密麻麻記錄着英語單詞、數學公式和各類易錯點。課間、飯後甚至排隊打飯的碎片時間,我都會拿出來反覆記憶。”正是這種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讓她的英語成績穩定在138分的高水平。

學習之外,徐婭楠的生活同樣精彩。羽毛球場上揮灑汗水是她釋放壓力的最佳方式,閒暇時追看輕鬆愉快的綜藝節目也能讓她放鬆身心。這份張弛有度的生活智慧,幫助她在緊張的高中階段始終保持着積極樂觀的心態。

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這位有心的姑娘早已“做足功課”。普通話等級考試、英語四六級、數學競賽和建模比賽,乃至面向優秀師範生的“碩師計劃”,都已納入她的規劃視野。“我希望未來能繼續深造,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徐婭楠目光堅定,“這樣才能爲鄉村教育帶去更多可能性,幫助鄉村的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徐婭楠高分選擇鄉村教育的事蹟,在揚州大學引起了積極反響。該校數學學院黨委副書記高延安表示:“徐婭楠同學的選擇,深刻體現了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她以優異的成績,毅然選擇將青春奉獻給鄉村教育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深沉的教育情懷。我們由衷期待,能有更多像徐婭楠這樣品學兼優、心懷家國的學子投身鄉村教育,用知識反哺桑梓,讓青春在鄉村講臺上熠熠閃光,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教育動能。”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編輯丨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