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老牌西餐廳常客老化 老闆跑外送求生「1小時賺172元」

▲高雄「新國際西餐廳」從1963年開店至今,1986年搬到現址後,持續營業快40年。(圖/記者張雅雲攝)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餐飲業競爭愈來愈激烈,新店可以撐過5年的都不多。高雄「新國際西餐廳」從1963年開店至今,走過一甲子的秘訣,第三代老闆陳萬泓說:「比起追求老店的榮耀,更在意如何經營,才能夠持續傳承百年與兼具創新。」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5/購屋族注意!房貸成數下修、利率飆高 銀行偏愛一類人放款

陳萬泓表示,1950年代韓戰爆發,美軍第7艦隊駐紮高雄香蕉碼頭,帶動西餐風潮,才掀起高雄吃牛排的美式文化,當時美國大兵下船的七賢路,短短150公尺就有70~80家小酒吧,專門服務休假下船的美國大兵,連牛排館也百花齊放,堪稱「酒吧一條街」。

▲店內採用大量美製的白鐵餐具,餐廳的招牌菜也是沿用美軍食譜。(圖/記者張雅雲攝)

「新國際西餐廳」就在1963年成立,採用大量美製的白鐵餐具,餐廳的招牌菜也是沿用美軍食譜,陳萬泓分析,像是牛排看似簡單,想要做得美味卻一點也不容易,新國際就能在牛排掀開鐵蓋時充滿香氣,切開肉汁飽滿,口感軟嫩中又帶有嚼勁。

而有別黑鐵盤,店內至今仍使用白鐵盤裝牛排,以及保留美軍特色的醬料盅、鐵製的冰淇淋杯等。陳萬泓說:「當初美軍在船上爲了怕摔破餐具,都是使用鐵製品,這些白鐵盤現在市面上很難買到,但我們始終延續傳統特色。」

▲牛排掀開鐵蓋時充滿香氣,切開肉汁飽滿。(圖/記者張雅雲攝)

而在美中建交,美軍撤出高雄港後,七賢路也逐漸從輝煌開始沒落,不少酒吧、西餐廳全熄燈,該店也在1986年搬到現址後,持續營業快40年。陳萬泓透露,餐廳見證客人的人生重要時刻,每遇情人節、聖誕節等重大節日座無虛席,從約會、結婚到孩子滿月都來用餐,像是家族記憶的一部分。

累積無數好口碑,餐廳經營仍面臨不少挑戰,陳萬泓表示,在餐飲業普遍缺工,採用QR Code點餐的趨勢下,他堅持服務生要面對面點餐,而他每天都會逐桌向客人問候,甚至能親切的叫出常客的名字和用餐喜好,充滿獨有的人情味。

▲因應飲食習慣轉變,第三代老闆陳萬泓乾脆自己跑外送,瞭解最新的送餐趨勢。(圖/新國際西餐廳提供)

陳萬泓說:「常客與新客比例約7比3,但隨着老客戶年紀漸長,如何吸引年輕客羣成關鍵」,爲拓展新客源,除傳統套餐外,也有商業午餐吸引新客。

同時,因應飲食習慣轉變,他乾脆自己跑外送,瞭解最新的送餐趨勢,陳萬泓表示,早上7~9點兼職跑外送了2個月,才發現1張外送單賺43元,1個小時4張單合計172元,時薪甚至不如法定的基本工資190元。

▲新國際西餐廳小檔案。(ETtoday製表)

而他認爲,西餐廳牛排透過外送,美味度大打折扣。他解釋:「沒有現場擺盤,食物裝在塑膠袋裡,有時還要放在管理室半小時才被取走,原本5分熟的牛排,微波後都變牛肉乾。」相比之下,他更重視到店用餐的儀式感,享受用餐氛圍。

儘管人力成本上升、市場競爭激烈,餐廳仍朝着百年企業的目標邁進。陳萬泓透露,60年真的很不容易,很多品牌中途都換了老闆,「我們希望能成爲有歷史的餐廳,而不只是家老餐廳。」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5/購屋族注意!房貸成數下修、利率飆高 銀行偏愛一類人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