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元降至29.55萬元 深交所交易席位“半價”起拍仍流拍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肖芮冬
近日,深交所4個交易席位在阿里資產平臺上進行拍賣,起拍價均爲29.55萬元,但均因無人出價,最終流拍。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交易席位本質上是會員參與交易所交易活動的“准入憑證”,代表了會員在交易所的會員資格所對應的交易權限,會員向深交所購買交易席位的費用爲60萬元/個。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8月,上述4個交易席位首次拍賣的起拍價爲60萬元/個,而歷經多次降價,此次起拍價不到30萬元,等於打了“對摺”,爲何還是無人問津?
起拍價不斷下調
阿里資產平臺的信息顯示,7月13日,深交所031700號交易席位、247900號交易席位、238000號交易席位、298700號交易席位由於無人出價,均出現流拍,每個交易席位的起拍價均爲29.55萬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上述4個交易席位的所有方爲四川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金融租賃)。而這些交易席位系由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09年9月14日作出的民事裁定——將珠海中業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或稱珠海中業信託)的上述交易席位作價抵償給四川金融租賃,但未辦理過戶登記,交易席位現仍在珠海中業信託名下。
至於未辦理過戶的原因,系四川金融租賃不具備深交所會員資格,所以沒有辦理過戶,而是通過財產保全方式鎖定權利。
阿里資產平臺的信息顯示,上述4個深交所交易席位的首次拍賣時間是2020年8月,彼時起拍價爲60萬元/個。
不過,隨着後續多次流拍,其起拍價不斷下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4個交易席位將於8月3日開始新一期拍賣,起拍價格進一步降至23.6萬元/個。而截至記者發稿,4個交易席位的拍賣均無人報名。
爲何無人問津?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交易席位本質上是會員參與交易所交易活動的“准入憑證”,代表了會員在交易所的會員資格所對應的交易權限。隨着交易電子化,物理席位已逐漸被淘汰,目前更多的是“虛擬席位”概念,與會員資格綁定。
深交所官網顯示,目前,會員向深交所購買交易席位的費用爲60萬元/個。那麼,現在起拍價29.55萬元/個的交易席位,近乎打了“對摺”,爲何還是無人問津?
從公開信息來看,對券商而言,交易席位並不算稀缺資源,作爲交易所會員單位的券商可能擁有不少席位。
一家券商網金部門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證券公司向交易所申請席位,有專門的方式和部門負責,爲了保障客戶交易,一般都會準備比較充足的交易席位,所以基本也都夠用了。”
“另外,現在新的櫃檯技術,對交易席位之間的調度越來越科學,交易速度的提升不再完全依賴交易席位的增加。”上述相關負責人指出,“如果只是線性擴充,對券商而言可能會造成浪費。”
至於上述交易席位拍賣價格能否吸引買家?
就券商而言,上述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券商採購一般都有專門的制度或辦法,價格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鑑於上述拍賣的一些背景,如果到時候過戶再出點問題,就得不償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交易席位拍賣時,有一條特別提醒:因該交易席位現仍登記在珠海中業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名下,若因珠海中業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原因或深圳證券交易所限制,導致即使通過法院協助司法劃扣,也無法將交易席位直接從珠海中業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交易過戶至買受人名下的,由買受人自行承擔所有責任,競拍款不予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