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分不讀本科讀職校,時代的拐點已經來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賀顯貽的故事最近刷屏了。這位今年浙江省高考考生,取得了604分的好成績,超過浙江省特招線12分、普通類一段線114分。
她在填報志願時卻沒有首選本科,而是報考了武昌職業學院定向培養軍士。“分數只是一個數字,我覺得本科、專科沒有高低之分,適合自己的、對自身發展有利的纔是最好的。” 賀顯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這樣的故事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去年7月,同樣是浙江省考生的陳雨萱,以602分的成績被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錄取。
“學校發佈的就業率有98%,看着就非常讓人心動,再加上畢業生去向有中鐵局這種大企業,比較喜歡。”陳雨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高分報職校不斷出現,這並不是考生浪費了分數、是一種“降級報考”,而是職業學校生源出現拐點的重要體現。實際上,一些辦學質量高的高職學校,超過90%的新生高考成績都超過了本科線。
適合自己的、對自身發展有利的纔是最好的。相信很多選擇職校的高分考生最看重的,是職校出色的就業表現。越來越多的高分考生選擇技能成才之路,職校生源質量相應水漲船高,構築起職校躍遷的飛輪效應。
考生的選擇
“賀顯貽同學考了604分的成績,卻放棄了本科高校,爲了理想而選擇報考定向培養軍士院校,這份堅定的選擇讓人欽佩。”武昌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王大耀說。
據介紹,定向培養軍士學制3年,依託普通高等學校招錄,畢業後直接補充到部隊相應專業技術軍士崗位服役。2015年以來,武昌職業學院已爲部隊輸送了8000餘名專業技術骨幹。
近年來,優質高職學校日益受到歡迎,給那些高考分數剛剛超過本科線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4年前填報高考志願時,河北省考生董儒鑫就做了一個讓親戚朋友驚訝的決定:他把能報的職業本科院校都填在了志願表的最前列。董儒鑫的動手能力極強,他從小就能拆解電風扇等家用電器,還能原樣裝回,這讓他堅定了成爲技能人才的決心。還在大三時,他就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了5項實用新型專利。
今年6月,董儒鑫在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畢業,他順利與大四實習企業——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
正是像賀顯貽、陳雨萱、董儒鑫這樣主動選擇職校的考生增多,職校生源也越來越好。今年7月掛牌的順德職業技術大學,其前身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該校夏季高考錄取的1275人中,超過本科控制線的學生共1181人,本科率爲92.63%。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被譽爲高職“小清華”,2024年廣東省物理類招生中,最低錄取分數線達到559分,超出本科控制分數線117分,超過了多所普通本科高校,甚至超過不少211高校。
當然,一些職業本科大學學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初選擇職校的意願並不是特別強烈。“報志願時看到這個學校就把它寫上了,陰差陽錯最終被錄取”“高考成績剛過本科線,選擇比較有限” 。但在入讀職校後,他們對技能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發現自己選對了路。
“考生應當是多樣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走同一條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部分考生在當前環境下做出更加務實的選擇是正常現象,但這種選擇對個人發展的長期影響還尚難定論,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作出客觀評估。
核心優勢
職校是憑什麼吸引高分考生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爲,這些高職院校,壓倒了學歷、文憑對考生的吸引力,主要是因爲堅持職業教育定位,以就業爲導向辦學,學生的就業前景很好。
梳理優質職業學校的就業表現,可以發現幾個鮮明特點。
首先,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高。優質職業學校的就業率普遍在90%以上,且簽約就業率高,說明學生就業相對容易,在就業市場上比較從容。截至2024年8月31 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24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爲93.88%,其中單位就業率爲78.78%,升學率爲13.78%,自由職業率僅爲0.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現爲無錫職業技術大學)2024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高達97.38%。
其次,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高。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對高技能人才需求強烈,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校畢業生。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現爲寧波職業技術大學)2024屆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超過88%,其中服務製造業的比例超過39%。企業就業人員中,中國500強企業就業比例達15.51%。
王麗是貴陽康養職業大學智慧健康養老管理專業的2025屆本科畢業生,如今已入職上海一家養老服務公司,成爲一名養老護理員。一家大型互聯網招聘網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養老/看護服務行業發佈的崗位數量同比增長29%。王麗進入了一個朝陽行業。
第三,東部地區職校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比例高。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產業體系完整,職業學校與當地企業聯繫緊密,深度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寧波職業技術學院2024屆畢業生留浙率達90.49%,長江經濟帶就業比例達95.35%。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緊密圍繞青島市“7+10+7”產業鏈發展需求,挖掘優質就業崗位,爲2024屆畢業生提供崗位數比例達9:1。留在學校所在地就業,實現了職校生個人發展與城市工匠引才的雙向奔赴。
“職業教育並不是‘低層次’教育、更不是‘低端’教育。考生高考分數超過本科線放棄本科院校而選擇高職院校,這就體現了職業教育作爲類型教育的價值。”熊丙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當然,高職整體就業質量相比於本科仍有差距。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佈的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顯示,2024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爲6199元,同屆高職畢業生爲4775元。這意味着高職學校仍需打造特色、提高質量,打造技能人才在就業市場上的優勢。
技能人才的通道
優質高職學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越來越多,對於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是不是機會就少了?
事實並非如此。職教高考制度,爲技能人才成長打通了專門路徑。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錄取新生3392人。各類招生錄取中,高職提前招生錄取374人,單考單招錄取1180人,省內普通高考(含藝術類)錄取803人。普通高考錄取僅佔總人數的24%。
高職提前招生和單考單招,是以高中學考或浙江省職業技能考試爲基本依據,結合學校綜合測評項目進行折算。學校綜合測評項目分爲綜合素質測試、特長認定兩個模塊。考查過程中,既包括文化課,更注重技能素養。
職教高考制度採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查辦法,是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考試招生制度,減輕了“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的壓力,更適合發現技能人才。
更重要的是,職教高考制度對中職學生更爲友好,讓中職學生不會因中考失利而失去繼續升學深造的機會。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現爲廣州職業技術大學)近年來分類考試招生類型規模逐年擴大,招生結構更趨合理。中職生佔比當年新生的比例從2012年不足18%,上升至2022年的35%左右。
“多元化的招生促進了生源的高質量發展,中職生佔比適度提高,使學校的技能學習氛圍更加濃厚。”該校相關工作人員說。
2024年,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等10所中職學校聯辦初中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合作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共計22個專業,招生計劃2750人。
加上原有的五年貫通培養模式,2024年,該校在青島市中高職貫通培養項目招生總計3200人,創歷年招生人數新高。截至2024年,該校合作中職學校數達21所,合作專業34個,試點專業錄取人數超過1.5萬人,畢業生5000多人。
高職院校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支持中職學校舉辦初中後五年制高職,共同探索構建區域現代職業教育共同體,這種新型辦學模式正在各地開花。
熊丙奇認爲,下一步,要讓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以及普通院校部分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專業,都參與職教高考;要推動職教高考向所有普高學生、中職學生平等開放,關注考察學生在高中期間選擇職業技術課程的情況以及學生的技能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