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萬網購奢侈包不成功 繞開平臺險退不回款

“代購H家全新Mini Lindy,專櫃正品。”某二手平臺APP頁面上,一條代購奢侈品包包的推薦信息,一下子擊中了妙妙(化名)的心巴。想要在平臺下單購買,賣家卻說“建議走銀行轉賬付款”,靠譜嗎?

令人心動的代購

“Mini Lindy,經典大象灰配色,海外代購。”2024年的一天,妙妙正在閒魚APP上閒逛,一條代購奢侈品包包的信息讓她停住了滑動屏幕的手勢。圖片中剛好是自己心儀的款式,她忍不住點開了賣家小萬的客服聊天小窗。

“請問包包還在嗎?”“在的,歐洲現貨喔。”……交談過後,妙妙決定購買。包包總價爲66500元,考慮到價格不菲,妙妙想通過平臺交易,還能有驗貨保障。

小萬卻告知:“走平臺會‘壓資金’,我們發上平臺的目的只是爲了增加曝光度,新老客戶都是通過直接轉賬支付的呢!”

妙妙與小萬再三溝通後,雙方確定一半費用通過平臺支付,一半費用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小萬還表示,包包從英國寄回國內,需要兩至三週時間。

一等再等的包包

2024年5月27日,妙妙用銀行卡向小萬轉賬訂金19000元。當天,小萬告訴妙妙“包包已安排發回國,到國內後第一時間聯繫你”。

6月5日,小萬表示,包包已經到達國內海關,要求妙妙補齊剩餘貨款。妙妙又通過銀行卡向小萬轉賬14250元,並在二手平臺上支付剩餘33250元。

隨後,妙妙便耐心等待包包到貨。其間,她曾詢問過進展,小萬每次都說“包包在等待清關中”“最近清關速度有點慢,耐心等待哦”。

無法達成的交易

直至8月24日,妙妙認爲等候時間過久,心裡直打鼓,便向小萬提出先退一半現金的要求。9月4日,妙妙收到平臺退款33250元。隨後,妙妙向小萬提出希望將另外一半費用也先退給她,小萬回覆“我幫您安排”。11月1日,小萬通過微信向妙妙轉賬1000元后,既沒有爲妙妙買到包包,也沒有退還剩餘款項。

妙妙向香洲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小萬退還貨款32250元並給付利息。小萬未到庭參加訴訟,也未提出抗辯意見。

香洲法院經審理,原告妙妙提供了微信聊天記錄、銀行轉賬憑證、微信轉賬記錄等證據,可以證明雙方之間成立買賣合同關係。被告小萬收到原告妙妙通過銀行轉賬和購物平臺支付的66500元后,未如約發貨,在妙妙申請退款後,也未全額退還貨款,已構成違約。妙妙請求被告小萬退還剩餘貨款32250元並支付逾期退款利息合理有據。香洲法院最終支持了原告妙妙的訴訟請求。

法官釋法

網購切勿繞開平臺交易

購物平臺爲了對交易進行監管,通常會在一定時間內暫扣買家支付的貨款,在明確商品已經如期發貨、買家收貨後沒有售後糾紛等情況後,再把貨款結算給賣家。這就是案中被告小萬所稱的“壓資金”。小萬爲了避免平臺監管,引導原告妙妙繞開平臺交易,加劇了妙妙的交易風險,也增加了其維權成本。

法官提醒,繞開購物平臺的交易行爲缺少平臺這個第三方的居中調停,一旦出現貨品質量問題等售後糾紛,消費者的維權難度便直接“升級”。在網絡消費中,切勿盲目聽從賣家“有優惠”“免郵費”等引導,務必通過購物平臺完成整個交易過程,保留相關聊天記錄、訂單明細、付款憑證等證據,當發現權益受損時,及時向平臺舉報,或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採寫:南都記者 陳棟 通訊員 肖輝燕 樑倩雯 李宇欣

製圖:易福紅(騰訊元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