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強震!信義區「直下型4級」有感 氣象署曝原因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宜蘭縣近海27日晚間9點11分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震央雖然位於宜蘭,但臺北信義區民衆也感受到明顯搖晃。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李伊婷表示,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互相碰撞的隱沒帶所造成,未來3天不排除可能有規模5以上的地震,而臺北信義區之所以會比較有感,主要是土壤比較鬆軟,所以會產生場址效應。

▲27日的地震屬於北部直下型地震,加上信義區土質較爲鬆軟,所以民衆纔會感受到明顯搖晃。(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宜蘭縣近海27日晚間9點11分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北方22.1公里的近海,深度112公里。除了距離震央較近的宜蘭之外,不少臺北人也覺得這次的地震很有感,而且是先上下跳動,接着收到國家級警報,然後再左右搖晃。

▲這次的地震深度較深。(圖/中央氣象署)

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李伊婷表示,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互相碰撞的隱沒帶所造成,4級的部分宜蘭冬山大約搖晃2秒,臺北信義區搖晃1秒,從過去的歷史紀錄看來,這次地震是在比較深的地方,所以造成的震度相對沒有那麼嚴重,但預估未來3天仍有可能出現規模5以上的地震,不過餘震會少很多。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表示,這起地震屬於獨立事件,成因爲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下方,與龜山島及臺灣其他活火山無關;此外,由於地震深度較深,能量幾乎垂直向上傳遞,所以北部地區感受較爲明顯。

至於爲何臺北市信義區的民衆會感受到明顯搖晃,李伊婷說明,主要是因爲土壤的關係,信義區的土壤比較鬆軟,所以會產生場址效應,和堅硬的岩層相比,鬆軟的岩層勢必會搖得比較久。

而對於民衆先感受到上下跳動才收到國家級警報一事,李伊婷表示,這個跟震央位置有關,因爲它比較深,所以上下搖晃跟左右搖晃的時間歷程感覺上會有一點差距。

李伊婷補充道,地震測站監測到地震的時候會立刻進行分析,這次大約花費19秒完成分析,但是因爲震央離主要都會區比較近,加上震波速度很快,會出現盲區,也就是地震波已經到達,可是相關人員還在蒐集資料分析,民衆纔會在感受到搖晃的同時收到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