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冰雹爲何長那麼大?美國斥巨資“追風”研究
5月26日(星期一 )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爲什麼冰雹會如此之大?科學家追逐風暴尋找答案
冰雹是全球範圍內常見的自然災害,頻繁摧毀農作物和房屋,但其形成機制仍是科學界的未解之謎。研究人員至今無法完全解釋爲何某些風暴會產生巨型冰雹,而另一些風暴僅降下微小冰屑。
爲揭開這一謎團,美國科學家啓動了一項名爲ICECHIP項目,這是四十年來美國規模最大的冰雹研究。在爲期六週的觀測中,數十名研究人員將追蹤美國大平原上的冰雹風暴。由於缺乏足夠的觀測數據,每一次對冰雹風暴的監測都能提供寶貴信息。
冰雹在強雷暴中形成,上升氣流將雨滴送至高空冷凍層凍結。冰雹的大小取決於其在風暴中的運動軌跡,但具體環境條件仍是“黑匣子”。ICECHIP旨在研究冰雹雛形的形成過程、冰層積累機制,以及最具破壞性冰雹的生成條件。研究團隊使用多種工具,包括冰雹收集冷凍裝置、壓力傳感器面板和氣象無人機。
這項研究將幫助人們更好地防禦冰雹災害,例如改進抗雹屋頂設計、使用防雹網保護果樹,或優化太陽能板角度以減少冰雹衝擊。冰雹造成的經濟損失正呈指數級增長,亟需有效應對措施。
《科學》網站(www.science.org)
樹懶也曾稱霸陸地?科學家揭秘樹懶體型鉅變的真相
樹懶家族曾擁有豐富的多樣性,從小型樹棲種類到體型如熊的陸棲巨獸。爲何如今僅存兩種小型樹棲物種?《科學》(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棲息地選擇是決定樹懶體型演化的關鍵因素。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49個樹懶譜系的化石、蛋白質和DNA數據,重建了其演化歷程。結果顯示,樹懶的體型變化與棲息地密切相關:樹棲種類趨向小型化,而地棲種類則趨於大型化。樹懶最早出現於約3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當時南美洲孤立的地理環境使其免受大型捕食者的威脅,從而演化出超過100個不同屬,適應森林或草原等不同生境。
隨着氣候變遷,森林面積波動,部分樹懶譜系反覆切換棲息地,體型也隨之調整。美國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學者指出,這種極端的體型變化在其他動物類羣中十分罕見,爲研究體型與環境因素的關聯提供了獨特案例。
關於樹懶的大規模滅絕,研究認爲人類活動是主因,而非氣候或棲息地變化。晚更新世人類擴張至美洲後,開闊地帶的大型地棲樹懶更易成爲目標。儘管直接獵殺證據較少,但阿根廷潘帕斯遺址發現的帶有石器切割痕跡的骨骼支持了這一假說。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樹懶體型演化的規律,也爲理解物種適應與滅絕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從超級計算機到AI芯片:一場正在顛覆傳統氣象學的技術躍遷
隨着氣候災害日益頻繁,阿姆斯特丹大學領導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名爲“極光”(Aurora)的AI模型。該模型基於超過一百萬小時的地球系統數據訓練,能夠高效預測空氣質量、海浪和極端天氣事件,有望提升全球災害應對能力。
傳統預報方法依賴複雜數值模型和超級計算機,成本高昂且耗時。相比之下,“極光”採用機器學習技術,大幅降低計算需求,使高質量預測更易普及,尤其適用於基礎設施薄弱地區。該模型由阿姆斯特丹大學等機構參與研發,其13億參數的基礎架構在多項測試中表現卓越:空氣質量預測優於傳統模型74%的案例,海浪預測精度超過數值模擬86%,熱帶氣旋預測在全部測試中擊敗七家專業機構,高分辨率天氣預測在92%的場景中領先,尤其在極端事件中優勢顯著。
研究人員指出,“極光”可縮短開發週期,幫助資源有限的國家和機構快速獲取關鍵氣候數據。模型已免費開放,用戶僅需提供特定任務數據即可微調,無需重複基礎訓練。未來,其應用可能擴展至洪水、野火、農業產量及可再生能源預測等領域。
在全球極端天氣加劇的背景下,“極光”等AI技術或將成爲從被動救災轉向主動防災的關鍵工具,推動氣候韌性建設。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瘦身新突破:科學家發現膠原蛋白能讓減重效果翻番
第32屆歐洲肥胖大會(ECO 2025)及《營養素》(Nutrients)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膠原蛋白可能是一種安全、天然的減重輔助方式。超重和肥胖者食用富含膠原蛋白的蛋白棒後,減重效果可達對照組的兩倍,同時血壓、腰圍和肝臟健康也有顯著改善,還可能增加肌肉量。
膠原蛋白經特殊處理後,它能吸收水分並在胃中膨脹,產生飽腹感,從而減少進食。一項爲期12周的隨機對照試驗中,64名超重或肥胖者被分爲兩組:一組在每日餐前食用含10克膠原蛋白的蛋白棒並飲水,另一組僅接受飲食建議。結果顯示,膠原蛋白組平均減重3公斤(對照組1.5公斤),收縮壓下降8毫米汞柱(對照組略升),腰圍和BMI的改善也更明顯。此外,膠原蛋白組的去脂體重增加,表明減重未以肌肉流失爲代價。
研究發現,經特殊處理的膠原蛋白吸水後體積可膨脹至20倍,在胃中產生飽腹感,降低飢餓激素(如胃飢餓素)水平,同時提升飽腹激素瘦素。參與者未報告副作用,且對蛋白棒口味評分達8.8分(滿分10分)。
研究人員指出,膠原蛋白的廉價性和無副作用特性使其具有優勢,其作用機制可能還包括促進肌肉生長及調節腸道菌羣。目前相關產品已上市,更大規模的試驗正進一步驗證其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