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湖北國資聯手電池龍頭 要投“新能源船”

《科創板日報》8月20日訊 (記者 餘詩琪)湖北省內國資聯合新能源電池企業發了只新基金。

日前,首義基金公司與枝江金潤源集團、超威集團簽署湖北超威綠色船舶產業基金協議。該基金總規模5億元,由以上三方共同出資組建。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首義基金公司處瞭解到,這隻基金將由首義基金公司擔任管理人,投資方向主要聚焦在綠色智能船舶及港航產業鏈上,此外還會緊密關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

這隻5億元的新基金得到了武漢、宜昌兩地下屬國資的支持。其中,基金管理方首義基金公司是武昌區科創產業投資和資本招商平臺,管理着50億元的首義科創母基金。枝江金潤源集團則由枝江市(宜昌下屬的縣級市)國資委全資控股。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該集團此前從未參與私募基金的出資。

唯一的產業方超威集團來自浙江,主要業務是鉛(鋰)蓄電池、新型電池、電動車(船)及關鍵零部件等,其下屬公司超威動力已經在港上市(截至20日收盤,市值15.68億元)。

據其官方介紹,超威集團在2024年總營收超過超1300億元,且超威動力在二輪車及低速車場景動力電池領域市佔率超過40%。

三方能走到一起,與它們各自的產業佈局分不開。

武昌區濱臨長江,轄區內擁有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餘家頭校區)、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武漢金鼎船舶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等衆多船舶設計單位,以及湖北長江船舶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武漢鑫裕盛船員管理有限公司等航運單位。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武昌區正着力打造綠色智能船舶研發設計集聚區,區內已經成立專項工作組,由區委書記親自擔任組長,統籌推進產業規劃、資源整合與項目落地等各項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武昌區作爲武漢市內核心城區,工業用地資源吃緊,在產業招引時,往往會因此受限。此前在招引過程中,武昌區內會更傾向於招引總部或是研究型部門。

枝江則正好補上這塊短板。地處長江中游北岸的枝江是長江三峽的東大門、宜昌唯一的平原縣市,擁有豐富的岸線資源和產業基礎。目前,枝江已經成爲長江內河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湖北省最大的民用船舶修造生產基地之一,以及湖北發展綠色船舶產業的重要根據地,還培育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較爲完善的船舶製造產業鏈。

按照基金規劃,此次首義基金公司、超威集團和枝江的三方聯手,會構建一個“總部在武昌、產能在枝江、產業支持在超威”的合作模式,將推動武昌科教研發資源、枝江生產製造配套優勢與超威集團的產業化能力深度結合,並通過不斷招引孵化新能源船舶產業鏈優質項目,推動新能源船舶產業鏈集聚發展。

三方所瞄準的綠色船舶,是目前航運產業迭代所產生的市場機會。研報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綠色船舶市場規模已達到數百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1500億美元。

首義基金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綠色化、智能化是船舶產業兩條確定性發展主線。當前,可替代燃料船型在全球新造船訂單中佔比超40%,綠色甲醇、綠氨、氫等新型零碳動力源的運用將會在燃料生產、儲運加註、動力系統、船舶設計改造、航行運營這5個方面對產業發展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