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新手入門盆栽照顧法」養出自信 夏季迎接居家綠意
▲夏季來臨,室內用盆栽增加綠意,心情也會變好。(圖/PEXELS、unsplash、pixabay)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在社羣上看見別人家陽臺綠意盎然、窗邊被綠植包圍,心裡是不是也曾想過「我也想要那樣的生活感」?但自己的盆栽卻總是三天黃葉、一週枯萎,不是澆水太多就是忘了照顧。也許只是你還沒找到正確的入門方式。以下整理5個「室內植物養成術」,讓你從選盆、照顧到換土都掌握基礎眉角,建立起綠意生活的信心!
選對植物:耐陰耐旱是新手的好朋友剛開始養盆栽,選擇「生命力強、照顧門檻低」的品種是關鍵。像是龜背芋、虎尾蘭、綠蘿、萬年青、空氣鳳梨,都是非常適合室內環境、耐陰又耐旱的代表。這些植物不需要太頻繁澆水,也能適應光線較弱的角落,是忙碌生活中的綠意解答。若你住的地方採光有限,就避開多肉或需全日照的植物,否則會容易徒長或腐爛。
日照安排:不是一定要陽光直射多數室內盆栽並不需要強烈陽光,反而怕曬。只要放在「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例如靠近窗邊(拉窗簾後的光線)、陽臺邊、通透的客廳,就足夠提供光合作用。若空間真的沒有自然光,考慮使用植物生長燈也是一種補救方式。記得每週可將植物「搬出去曬個早晨陽」幾小時,對維持健康狀態會有幫助。
澆水節奏:摸土、看葉、不靠日曆澆水不是照着日子來,而是觀察「土壤乾溼」與「植物狀態」。大多數室內植物都怕積水爛根,建議等土壤上層約2~3公分變幹再澆透。用手指插入土裡、或用木筷測溼度,是比記日曆更準確的方法。若葉片變軟垂、或顏色變淡,也可能是缺水的警訊。不過比起澆太少,新手更常犯的錯是「過度澆水」,千萬別因爲焦慮而天天澆。
修剪施肥:少量慢給、定期清理枯葉盆栽施肥對新手來說可以「可有可無」,但如果想讓植物更旺盛,選擇緩釋肥或稀釋過的液肥,並依照植物生長季節給予(如春夏每月一次)。秋冬則可以停肥或大幅減少。平常也可以定期用剪刀修掉黃葉、枯枝,不僅維持美觀,也能防止養分浪費在不健康的部位。
通風與換盆:每年換一次土室內植物若悶在潮溼、不流通的環境裡,很容易生病或長黴菌。打開窗讓空氣流通、不要讓植物靠牆太近,都是日常照護中的小技巧。當植物根系太擁擠,或土壤排水性變差時,建議每1~1.5年換一次土或盆器,讓根部有新的空間生長。新手可以選擇已調好配方的「室內植物專用土」,省去自己混配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