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RedCap為物聯網注入新動能

【作者: 王岫晨】

5G RedCap的出現不僅填補了高階5G與低速物聯網技術間的空白,更爲中速率、低功耗、高密度的IoT應用提供了標準化升級路徑。隨着網路架構逐步成熟與裝置成本降低,RedCap有望成爲5G時代推動「萬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隨着5G持續擴展,全球電信市場逐步朝向更高頻寬、更低延遲與更高連接密度邁進。然而,許多中低速率的物聯網(IoT)裝置對5G eMBB(加強型行動寬頻)所提供的高吞吐量並無迫切需求,反而更關注成本、功耗與覆蓋範圍等因素。爲此,3GPP在Release 17中推出5G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以滿足中等複雜度、低成本裝置的應用需求,並補足5G在IoT應用中的關鍵拼圖。

5G RedCap市場發展現況

5G RedCap自2022年定義以來,受到各大晶片廠、設備製造商與電信營運商的高度關注。目前高通(Qualcomm)、聯發科(MediaTek)、海思(HiSilicon)、紫光展銳(UNISOC)等晶片大廠均已着手開發RedCap解決方案,並在2024年起陸續推動商用化。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預估,到2028年,全球RedCap裝置出貨量將突破2億臺,涵蓋穿戴式裝置、工業感測器、智慧電錶、醫療監控裝置、輕量型路由器等應用。特別是在5G網路日益普及、3G逐步退場、4G面臨頻譜壓力的背景下,RedCap被視爲未來10年物聯網通訊升級的關鍵技術。

產業需求驅動RedCap應用擴展

傳統5G主要針對eMBB與URLLC(超低延遲高可靠性通訊)應用場景設計,適用於行動影音串流、自動駕駛、遠距醫療等高需求領域;然而,現實中大量IoT裝置所需的通訊能力遠不及此等水準,反而更看重「夠用即好」的設計原則。

以下幾類產業對RedCap展現出高度興趣:

1.智慧製造與工業物聯網(IIoT):工廠內部的機械監測、設備狀態回報、預防性維護等應用對資料速率需求不高,卻要求穩定連線與低延遲,RedCap能提供優於4G的性能與更好的未來相容性。

2.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健身追蹤器等對功耗與尺寸高度敏感,RedCap降低的裝置複雜度與功耗使其成爲理想選擇。

3.智慧城市與公用事業管理:智慧電錶、水錶、停車感測器等裝置需長時間穩定運作,RedCap提供更長電池壽命與5G網路整合能力,有助於城市基礎建設升級。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5.07(第404期)量子運算蓄勢待發CTIMES出版中心】

2025.07(第404期)量子運算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