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擴產動力電池!比亞迪新增兩大項目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電池工業網)

本網訊 爲應對動力電池與儲能市場的持續增長預期,比亞迪在新一輪產能擴張潮中表現的十分活躍。

8月25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披露了《關於受理鄭州動力電池生產線擴充項目等2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公示》,比亞迪新增“鄭州動力電池生產線擴充項目”“鄭州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液冷板生產線建設項目”兩個擴建項目。

結合今年比亞迪旗下無爲弗迪、台州弗迪、濰柴弗迪、長沙弗迪、廣西弗迪、紹興弗迪的擴產動作來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景氣度的回升以及企業對鋰電池市場未來發展的信心,鋰電行業或將迎來發展新階段。

01 比亞迪連投兩大項目

具體來看,此次擴建的兩個項目均由鄭州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投建。該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5日,註冊資本5000萬元,是比亞迪旗下從事電池製造子公司。

自成立以來,鄭州弗迪已在當地相繼規劃建設了“新型動力電池生產線建設項目”“電池包拆解及組裝生產線項目”“動力電池配套零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年20GWh儲能系統項目”以及“售後電池包返修及維修二期項目”,除儲能系統項目不再實施、電池包拆解項目已建成外,其餘項目均有序推進中。

鄭州弗迪此次推進兩個擴建項目,一方面是擴張動力電池產能,另一方面是通過配套項目建設提升供應鏈自給能力。

兩個項目中,“鄭州動力電池生產線擴充項目”位於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東海路以南、兗州路以東,鄭州弗迪計劃投資50億元,利用比亞迪新能源產業園現有廠房或預留空地進行產線建設。

“鄭州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液冷板生產線建設項目”則選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豫州大道以東、兗州路以西、鴻澤路以南、東海路以北,同樣利用比亞迪新能源產業園現有廠房進行建設。

據瞭解,液冷板是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冷卻液在流道內循環吸收熱量,再經CDU將熱量傳遞至外部環境,以確保動力電池在安全溫度工作。

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逐漸朝着高能量密度和高續航的方向發展,對電池熱管理的需求日益提升,液冷板市場整體呈現增長態勢。2017年到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液冷板市場規模從6.22億元上漲至92億元,預計2030年將高達177億元。

隨着動力電池和液冷板項目同步敲定,意味着比亞迪動力電池一體化供應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事實上,無論是在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還是動力電池這一細分市場,比亞迪垂直一體化佈局都十分完善。特別是弗迪電池,其原身爲比亞迪第二事業部,掌握了從礦產資源開發、材料研發製造、電芯研發製造、BMS研發製造、PACK開發製造到梯級利用回收全產業鏈技術。

例如比亞迪海豚的直冷冷板,便採用了全球首創的電池包智能直冷直熱技術,可以實現電池溫差5℃以內,熱效率提升15%。海豚是少有的電池直冷直熱的量產車型,而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滿足了電動汽車對熱管理的高要求,還展現了比亞迪在汽車電池技術領域的前瞻性和創新實力。

不過要注意的是,儘管縱向一體化佈局爲比亞迪的高速擴張打下了基礎,但事到如今,重資產擴張模式也在無形中對企業造成了考驗。如何在投入與回報中實現靈活平衡,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02 技術引領產能擴張

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比亞迪稱得上“元老級”玩家。從2002年開始,比亞迪就堅持發展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路線,2020年,比亞迪又推出採用磷酸鐵鋰材料的刀片電池,將鋰電池安全水平帶到新高度。

磷酸鐵鋰電池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安全性。相比於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的的結構更穩定,熱失控溫度區間達500~600℃,較三元鋰電池提升150%以上,因此不容易受高溫或劇烈衝擊導致熱失控。

以比亞迪“刀片電池”爲例,其在針刺穿透測試中的結果顯示:電池被鋼針穿透後無明火,無煙,電池表面的溫度僅有30~60℃左右,電池表面的雞蛋無變化,仍處於可流動的液體狀態,穩定性可見一斑。

憑藉這一優勢,2025年以來比亞迪電池、儲能業務繼續高開,接連拿下訂單。

1月,比亞迪儲項京能岱海交付192套總容量爲300MW/1200MWh的儲能電池艙;2月,比亞迪儲能與沙特電力公司成功簽署當時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合同,容量達12.5GWh;3月,比亞迪儲能與Greenvolt集團簽署合作,將爲Greenvolt Power供應1.6GWh的儲能設備……

在鋰電池市場供需膠着的背景下,下游市場催生了新的機會,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產能的擴張。

只是與前兩年的無序擴張相比,本輪鋰電企業的擴產更像是非理性擴張後的結構性優化,核心邏輯已從單一的規模擴張轉向技術升級。擴產,只是頭部電池企業鞏固護城河的戰略方式之一。

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率先推出驍遙雙核電池和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比亞迪刀片電池持續進階,第二代刀片電池也即將面世。儲能電池領域,大容量電芯已成爲儲能產品的主要迭代方向,現已有近20家電芯企業推出了500Ah+大電芯產品或相關規劃。

電池性能更新後,企業通過新技術的量產與應用來搶佔先發優勢的想法會愈發迫切,預計接下來一段時間鋰電池擴產潮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