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椎間盤突出 不開刀有解

中醫治療中,椎間盤突出所引發的腰腿疼痛,除影像學診斷,還需理解身體的筋膜、氣血循環是否受干擾,以及局部組織的慢性發炎和沾黏是否嚴重。腰痛示意圖,非文中個案。(李念庭攝)

50歲的陳先生是一名經營小店鋪的商人,10年前第一次感到右側腰部隱隱作痛,以爲是久站、搬重物造成,近年疼痛更蔓延到臀部和右腿,無法正常活動。多次求診,醫師都只開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去年接受MRI檢查才發現腰椎滑脫,並伴隨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但基於年齡考量,醫師不建議開刀。求診中醫後,他接受了鍼灸與針刀結合的治療方案,6周密集治療後,疼痛大幅減輕,每天早晨的刺痛感幾乎消失。

翰鳴堂中醫師吳文誠表示,在中醫的想法中,椎間盤突出所引發的腰腿疼痛,除影像學診斷,還需理解身體的筋膜、氣血循環是否受干擾,以及局部組織的慢性發炎和沾黏是否嚴重。對陳先生的狀態進行分析後,他選用了鍼灸與針刀結合的治療方案。

中醫師先以鍼灸的幹針手法解開陳先生身體的手腳張力,緩解肌肉緊繃造成的神經壓迫,同時,搭配以細針刀切入組織,對豎脊肌羣的沾黏進行切割,做到脊椎減壓的治療效果;最後再以開立桂枝、黃耆、威靈仙、粉光參等中藥,補氣血、活血化瘀、逐寒除痛,減少慢性發炎,並促進筋膜恢復。

經過6周的密集治療後,陳先生腰部的劇痛大幅減輕,右腿的麻木感和刺痛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困擾他。過去每天早晨的刺痛感幾乎完全消失,腿部的麻木感也只在勞累過後偶爾出現,此時他可輕鬆地用拉伸、放鬆運動來緩解,恢復了生活品質。

吳文誠建議民衆,在家中可透過貓牛式伸展增加脊椎靈活性、促進血液循環。先採四足跪姿,雙手與肩同寬,膝蓋與髖同寬,吸氣時擡頭、拱背(牛式);呼氣時低頭、弓背(貓式)。緩慢進行,並重復8~10次即可;第2項推薦動作則是麥肯基後伸,先俯臥在瑜珈墊上,雙腿伸直放鬆,手掌平放在肩膀下方,緩慢撐起上半身至肘伸直,骨盆仍貼地。此時,感覺腰椎伸展但不過度壓迫,保持3~5秒,再放鬆回覆原位,重複10次。他提醒民衆,過程中要避免聳肩與過度用力,若出現腿部放射痛,請立刻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