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倒閉潮下,又有一個行業亮起了冥燈

早在去年,我們就預言了4S店的跑路潮,勸大家要小心自己的4S店突然倒閉。

目前來看,情況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

今年上半年,退網的4S店接近2000家,對比去年全年倒閉2600家,速度還在增快。

雖然下半年的數據還沒出來,但已經有多個省市的消保委發佈提醒,要消費者小心行事。

很多地方被爆出新聞,說銀行連夜查封4S店展車,生怕經銷商一夜跑路。

爲什麼曾經牛氣沖天的4S店不行了?

我們過去的文章已經揭露:

1.在新的直銷模式面前,傳統燃油車的4S店模式,被大大壓縮了利潤。

2.新能源開啓了價格戰,衆多4S的經銷商賣一輛虧一輛,正常關店要賠償大量員工工資,所以“跑路”已經成了一種避免擴大虧損的方式。

從新能源的銷售模式變革看,未來賣車買車,可能會比網購更舒服——銷售直接開車到你家樓下等你。

所以說4S店的消亡,幾乎是大勢所趨,沒有辦法逆轉。

而在這個前提下,又有一個新情況出現了:

國產新能源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將會出現以新能源爲主導的格局。

而這也意味着有個行業即將被掛在天線杆上——汽修。

從數據上看,中國新能源車銷量的零售滲透率,已連續四個月突破50%,而且份額不斷擴大。

隨着行業的發展,過去很多所謂的“充電難”、“易起火”等痛點,正在被解決,事故率也在降低。

而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的預測,新能源車市場佔有率將在2025年接近50%,而到2030年,將超過70%。

這就對當下的汽修行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就像房地產不行了,土木專業瞬間從熱門變成冷門一樣。

如果路上電車越來越多,這就意味着汽修行業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少。

過去很多人去4S店,就是爲了保養和維修。

但新能源的保養週期被大大拉長,難度也在縮小,不少還被機器替代。

維修方面,問題更大。

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排氣管容易出故障,這也是汽修行業常年不衰的原因,而且很多人以爲房地產不行了,汽車肯定行。

一方面,是國家在推。

另一方面是數量多,中國小汽車保有量已經遠遠超過發達國家,普及率也正在趕上發達國家。

但問題是,國家推的是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買的也是新能源,

而新能源汽車的維修和燃油車的邏輯有很大的不同。

電機幾乎不可能壞,變速箱、排氣管,直接沒有。

所謂的保養,也就是換個雨刮、濾芯、剎車片。

而一旦遇到大故障,都是拉回原廠直接換電子元件,傳統的汽車維修工人無從下手,以往的維修經驗也很難複製。

就好比學物理的專家做化學卷子,對不上。

今年上半年,AC汽車就汽修行業,聯合新康衆、快準車服、開思等平臺做了調研。

其反饋顯示:上半年,整個汽修生意比較寡淡,74%的門店出現產值和利潤下滑。

71%門店表示同比去年均出現下滑,其中3成門店的單車產值和臺次下滑幅度均超過20%;僅有14%的門店實現了兩項指標雙增長。

9%的汽服店表示,同比去年,營收業務下滑最多的是保養。

調研數據還顯示,現在電商平臺低價引流,客戶自己會買配件修了,不來了。

老客戶換車也換成了新能源車,也不來了。

再疊加上半年國家出臺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刺激,新能源車增勢兇猛,對燃油車市場帶來的影響一直放大。

總之,大修的客戶越來越少,汽修店也越來越難。

在這個情況下,傳統汽修工積極擁抱新能源,去學修電池行不行,修電路板行不行呢?

答案是很難。

數據顯示,全國現存的汽車維修企業約80萬家,但具備新能源車維修能力的不超過5%。其中能提供精準維修的不足5000家。

相比於燃油車,新能源車的三電系統集成度太高,沒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和資質,沒有專業的設備,根本都不允許從事維修。

比如拆電路板,每家汽車設計都不一樣,而且還對應各自的故障碼、配件,很難統一。

只有原廠能通過自己專業的儀器才能輕鬆識別,但對於汽修店而言,難度非常大。

而且原廠一旦發現用戶私拆,就會廢除三電終身質保協議,很多用戶也不敢隨意找汽修店。

更何況,如果汽修店隨意篡改電池等數據,還容易被廠商及執法機關以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起訴,得不償失。

其次,如果汽修店考慮重金投資三電維修,則需要重新聘請新能源技師、設備投資、授權,投資風險太大。

所以,現在很多汽修店都在分化,要麼加入天貓養車、京東養車等連鎖組織,求規模平臺拉對單子。

要麼走小而美的模式,把自己打造成“專精特新”。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的汽修店會消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超過5000多家汽服店轉讓……

時代拋棄一個行業的時候,從來不打招呼。

土木如此,汽修亦然。

實際上,面對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已經很少有技術性的行業能拍胸脯說自己能長盛不衰。

學習和變化,將是未來的主流,也是當下創業者、守業者必須要去考慮的。